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乞養的意思、乞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乞養的解釋

(1).請求供養。 宋 曾鞏 《庫部員外郎知臨江軍範君墓志銘》:“以乞養太夫人,得監 江寧府 鹽稅。”

(2).收養;過繼。 元 關漢卿 《蝴蝶夢》第二折:“這一個小厮,必是你乞養來的螟蛉之子,不着疼熱,所以着他償命。”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土司·土官承襲》:“武官襲替,例有貲為憑,其紀載生時鄰佑,及收生婦人甚詳,蓋防異姓假冒,及乞養之溷也。” 明 朱國桢 《湧幢小品·宗案》:“王母 平氏 ,妃 周氏 ,同其妻妾子,乞養異姓男女,冒封,紊亂宗支,罪惡深重。”

(3).請求辭職回家奉養父母。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三:“公出将入相,以忠勳爵至上公,而餘乞養還山,賣文為活。” 清 姚瑩 《朝議大夫刑部郎中加四品銜從祖惜抱先生狀》:“先生乃決意去,遂乞養歸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乞養”是一個多義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請求供養

指因生活困難向他人或官府請求物質幫助以維持生計。例如宋代曾鞏記載的案例中,官員為奉養母親而申請調職監管鹽稅。

二、收養或過繼

古代特殊收養制度,具有以下特點:

  1. 收養範圍:不限性别與姓氏,可收養三歲以下棄兒(《唐律·戶婚》規定)
  2. 法律效力:僅形成拟制血親關系,養子不得繼承宗祧,地位低于嗣子
  3. 文學例證:元雜劇《蝴蝶夢》中,用“乞養來的螟蛉之子”形容非親生子女

三、辭官奉親

指官員請求辭去官職歸鄉侍奉父母,屬古代孝道體現。如清代袁枚為奉養母親辭官歸隱。

詞義辨析

需注意與“立嗣”區别:立嗣專為延續宗族設立,必須選擇同宗男性;乞養則無此限制,但收養關系法律效力較弱。

可通過查看等來源獲取更完整曆史案例與法律條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乞養的意思

乞養一詞可以指一個人或者動物行乞讨要吃的東西,也可以指一個人或動物依賴他人供養而生活。

拆分部首和筆畫

乞養的拆分為“亻”和“攴”,其中“亻”為人的部首,稱為“仁”,意味着與人有關;“攴”為攵的繁體字形。乞養的總筆畫數為7。

來源

乞養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生活方式。在古代,貧窮的人或者弱小的動物常常需要向他人求助以獲得食物和庇護。乞養一詞沿襲至今,在現代社會中,仍然用來形容依賴他人供養的狀态。

繁體字

乞養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乞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乞養一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漢字在演化過程中經曆了一些變化。然而,這種變化不會影響詞義。乞養的古代寫法可能為「乆養」。

例句:

1. 他生活貧困,隻能乞養度日。

2. 這隻流浪貓乞養的能力很強,總能找到好心人給它食物和庇護。

組詞

乞求、養活、依賴、生計、掏心揀肺(形容十分依賴他人)

近義詞

乞讨、乞丐、讨飯、頤養

反義詞

自立、獨立、自給自足、自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