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雠雪恨的意思、報雠雪恨的詳細解釋
報雠雪恨的解釋
亦作“ 報仇雪恨 ”。報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 元 楊顯之 《酷寒亭》楔子:“存得堂堂七尺身,也不敢望遂風雲,報讎雪恨。”《水浒傳》第二六回:“哥哥魂靈不遠,兄弟 武二 與你報仇雪恨。” 葉紫 《夜哨線》二:“他跑出來當兵的唯一目的是要替父親報仇雪恨。”
詞語分解
- 報雠的解釋 亦作“ 報仇 ”。采取行動打擊仇敵。《左傳·僖公十五年》:“必報讎,寧事戎狄。”《史記·刺客列傳》:“今 智伯 知我,我必為報讎而死。” 唐 高適 《邯鄲少年行》:“千場縱博家仍富,幾處報讎身不死。
- 雪恨的解釋 洗掉仇恨報仇雪恨詳細解釋洗雪仇恨。 元 關漢卿 《蝴蝶夢》第一折:“你為親爺雪恨當如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回:“那時候大舅爺的辮子自然在我手裡,那時便可以如何報仇,如何雪恨了。” 洪深
網絡擴展解釋
“報雠雪恨”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與“報仇雪恨”相同,表示通過報複行動來消除内心的仇恨與屈辱。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報雠:“雠”是“仇”的異體字,意為仇恨、仇敵;“報雠”即報複仇敵。
- 雪恨:“雪”指洗刷、消除;“雪恨”意為消除心中的憤恨。
- 整體含義:通過複仇行動,既了結仇怨,又洗刷内心的屈辱與怨恨。
2.出處與用法
- 最早出處:元代楊顯之的雜劇《酷寒亭》楔子中提及:“存得堂堂七尺身,也不敢望遂風雲,報雠雪恨。”。
- 文學引用:在《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中,周瑜曾說:“報雠雪恨,何待期年?”體現其急切複仇的心理。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賓語或定語,用于描述複仇行為(如“他立志報雠雪恨”)。
3.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報仇雪恥、以牙還牙、血債血償。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義,強調正義性複仇,但需結合具體語境。
- 現代使用:因“雠”字生僻,現多寫作“報仇雪恨”,兩者含義完全相同。
4.文化背景
- 該成語反映了傳統觀念中對“有仇必報”的認可,尤其在古典文學中常見于俠義或忠烈人物的叙事,如《水浒傳》中武松為兄複仇的情節。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用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的完整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報雠雪恨
《報雠雪恨》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揭露、告發冤仇和怨憤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報雠雪恨》的拆分部首是“扌”和“隹”,總共有15畫。
來源
《報雠雪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中的一首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後來,這首詩被引申為報仇。
繁體
《報雠雪恨》的繁體字為《報鳥雪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雠的發音為“茁”,因此《報雠雪恨》也被寫作《報茁雪恨》。
例句
他毅然決定報雠雪恨,為父母報仇。
組詞
雪恨報冤、雠恨記仇、恨不雪恨。
近義詞
報複、複仇、報復仇怨。
反義詞
原諒、寬恕、和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