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話故事。 金山 ,在 江蘇省 鎮江市 。《白雪遺音·馬頭調·雷峰塔》:“ 金山寺 裡 法海 一見 許仙 ,面帶妖色,不放下山。怒惱 白蛇 ,忙喚 青兒 ,帶領着蝦兵蟹将,這才水漫 金山 。”亦作“ 水滿金山 ”。 魯迅 《墳·論雷峰塔的倒掉》:“﹝ 法海禅師 ﹞便将他藏在 金山寺 的法座後, 白蛇娘娘 來尋夫,于是就水滿 金山 。”後用以形容大水彌漫。 福根 《追老姚》:“暴風雨洗刷着 河北平原 ,窯廠周圍像水漫 金山 ,混濁的大水足有半人高。”參閱《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水漫金山”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shuǐ màn jīn shān,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神話傳說中白蛇娘娘為救許仙,用法術引發洪水淹沒金山寺的故事。現多用于比喻因矛盾激化導緻事态擴大或災害蔓延,也可形容大水彌漫的場景。
台風過後,城市街道“水漫金山”,交通幾近癱瘓。
雙方争執不下,矛盾最終“水漫金山”,難以收場。
更多信息可查看網頁來源:(權威出處)、(結構解析)、(現代例句)。
《水漫金山》是一個成語,意指水勢洶湧、泛濫成災的場景,也可以用來形容財富的大量流失或財産遭受重大損失。
《水漫金山》的部首是“氵”和“山”,共有11個筆畫。
《水漫金山》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明代作家馮夢龍的小說《水浒傳》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官府因洪水泛濫而無法處理,水勢沖毀一座山頭,山上大量的金磚被沖散,形容財富蕩然無存。
《水漫金山》的繁體字是「水漫金山」。
在古時候,「水漫金山」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和現在的寫法相似。
1. 這次洪水把村莊淹沒,真是水漫金山啊!
2. 由于經濟危機,許多企業面臨破産,財産隻剩下些微,真是水漫金山。
1. 水勢洶湧
2. 泛濫成災
3. 財富蕩然無存
1. 水漫橫溢
2. 財富潰不成軍
1. 金山如故
2. 財源廣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