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徵的意思、變徵的詳細解釋
變徵的解釋
[one of ancient seven musical scale] 傳統音樂術語。古七聲音階(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的一個音級。以此為主調的歌曲,凄怆悲涼
高漸離擊築, 荊轲和而歌,為變徵之聲。——《戰國策·燕策》
詳細解釋
我國古代七聲聲階中的第四個音級。比徵低半音。《國語·周語下》“七律者何” 三國 吳 韋昭 注:“ 周 有七音,王問七音之律,意謂七律為音器,用黃鐘為宮,大蔟為商,姑洗為角,林鐘為徵,南呂為羽,應鐘為變宮,蕤賓為變徵也。” 唐 元稹 《小胡笳引》:“流宮變徵漸幽咽,别鶴欲飛猿欲絶。”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下篇四:“樂調的所以引起情感,決非單僅原于變宮變徵的有無或半音全音的間隔,尚有其他更複雜的原因的。”參見“ 七音 ”。
詞語分解
- 變的解釋 變 (變) à 性質狀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更改:變調。變動。變法。變為。變革。變更。變通(把原定的辦法略加改動以適應事實的需要)。變本加厲。變幻無常。 筆畫數:; 部首:又; 筆順編號:
- 徵的解釋 徵 ǐ 古代五音之一,相當于簡譜“”。 徵 ē 見“征”③徵⑦。 筆畫數:; 部首: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變徵”是中國傳統音樂理論中的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變徵是古代七聲音階(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的第四級音階,屬于“偏音”類。它在音階中位于“角”與“徵”之間,比“徵”音低半音,相當于現代音樂中的“#fa”(升F音)。
二、音樂特性
- 音階結構
古七聲音階按順序為: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變徵作為第四級音,具有獨特的音程關系,常用于雅樂調式或六聲調式中。
- 情感表達
以變徵為主調的樂曲常帶有悲涼、凄怆的色彩。例如《戰國策》記載荊轲刺秦前,高漸離擊築奏變徵之聲,衆人聞之落淚。
三、曆史與文化關聯
- 文獻記載
《史記·荊轲傳》和《戰國策·燕策》均提到“變徵之聲”,印證了其在先秦音樂中的重要地位。
- 調式應用
變徵是雅樂調式的特征音級,屬于非核心音(偏音),多用于增強音樂的表現力。
四、現代音樂對應
在十二平均律中,變徵對應“#fa”,與西方自然大調的第四級音(F)相比,音高略高半音。
如需更完整的音階示例或調式分析,可參考《漢典》或音樂理論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變徵(biàn zhēng)這個詞是指事物的轉變和變化的迹象。它由“變”和“徵”兩個字組成。
“變”這個字是由“方”和“半”兩個部首組成的。筆畫順序是先寫上面的“半”,再寫下面的“方”。它的意思是事物由一種狀态轉變為另一種狀态。
“徵”這個字是由“彳”和“十”兩個部首組成。筆畫順序是先寫左邊的“彳”,再寫右邊的“十”。它的意思是事物的迹象或預兆。
“變徵”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繁體字“變徴”也是用來表示事物的變化和迹象的。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變”字的古代寫法是“變”,其形狀更加複雜。而“徵”字的古代寫法則是“徵”。這些古代寫法在今天的使用中比較少見,但在一些古籍和文獻中仍然可以見到。
以下是一些關于“變徵”的例句:
1. 這種氣味可能是食物變質的徵兆。
2. 外面天空的顔色變化是暴風雨的徵象。
3. 他的神情變化徵示着内心的矛盾。
與“變徵”相關的組詞有:
1. 變化:表示事物發生變動或變化。
2. 迹象:表示某種可觀察或可察覺的迹象或信號。
3. 預兆:表示事物即将發生的前兆或預示。
與“變徵”相近義的詞語有:
1. 前兆:表示事物即将發生的徵兆或預示。
2. 迹象:表示某種可觀察或可察覺的迹象或信號。
與“變徵”相反義的詞語有:
1. 穩定:表示事物沒有變化或保持相同狀态。
2. 固定:表示事物處于穩定且不變的狀态。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