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畏友的意思、畏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畏友的解釋

[esteemed friend] 品德端重,讓人敬畏的朋友

此書朝夕觀之,使人若居嚴師畏友之間。——陸遊《跋王深甫先生書簡二》

詳細解釋

在道義上、德行上、學問上互相規勸砥砺,令人敬重的朋友。 宋 陸遊 《病起雜言》詩:“起居飲食每自省,常若嚴師畏友在我傍。”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詩龛》:“先生與餘最善,每相見勵以正身明道之詞,坐談終日不倦,實餘之畏友也。” 冰心 《莊鴻的姊姊》:“我覺得她不但是我的愛姊,并且是我的畏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畏友”是一個漢語詞彙,指在道義、德行、學問上能互相規勸砥砺,令人敬重的朋友。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1. 品德端重,令人敬畏
    這類朋友因自身品行端正、學識深厚,使人在交往中自然産生敬意,甚至帶有一絲“畏懼”。如陸遊曾形容與畏友相處“若居嚴師畏友之間”。

  2. 互相規勸與促進
    明代學者蘇浚提出,畏友的特點是“道義相砥,過失相規”,即通過直言不諱的批評幫助對方進步。例如三國時期呂岱與徐原的故事:徐原常當面指出呂岱的過失,呂岱反而更敬重他。

與其他朋友的區别

文化意義

古人重視畏友的價值,認為他們是“求學的良伴”,能幫助個人修身明道。如清代孔尚任在《桃花扇》中稱侯方域為“畏友”,突顯其可敬可畏的特質。

總結

“畏友”并非因畏懼而結交的朋友,而是因品德、學識令人敬重,且能直言規過的良師益友。這類朋友在傳統文化中被視為個人成長的重要助力。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畏友的意思

《畏友》是一個成語,意指害怕、懼怕的朋友。畏友是由兩個字組成的,分别是“畏”和“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畏”字,它的部首是“田”,總共有8畫;而“友”字的部首是“又”,總共有4畫。

來源

《畏友》一詞最早出自《孟子》。孟子是中國戰國時期的一位偉大思想家,他的言論和思想被後人廣泛傳頌。這個成語是孟子在一次與弟子談話中提到的,用來形容那些行為不端正或者品格不佳的朋友。

繁體

《畏友》這個成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畏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畏友》這個成語在古代寫作「﨟友」。

例句

他被朋友出賣了,終于明白了什麼叫做《畏友》。

組詞

畏懼、畏懼心理、朋友、好友

近義詞

忌友、不懷好意的朋友

反義詞

知己、摯友、蓬門荜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