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僧牒的意思、僧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僧牒的解釋

僧尼出家,由官府發給的作為憑證的度牒。有牒者得免地稅、徭役。《續資治通鑒·宋徽宗大觀四年》:“五月,壬寅,停僧牒三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僧牒(sēng dié),又稱“度牒”,是中國古代官府頒發給合法出家僧尼的身份憑證與法律認可文件,具有重要的宗教、社會及經濟意義。其核心含義與制度特征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由官方機構(如禮部、祠部)制作并發放的文書,用以證明僧人身份的合法性與真實性。持有者憑此牒可享有免除賦稅、徭役的特權,并在寺廟挂單、雲遊時作為身份依據。其本質是政府對佛教人口的管理手段。

二、曆史制度特征

  1. 頒發機構:唐代起由尚書省祠部司統一管理,宋代設“祠部牒”制度,明清時期歸禮部或僧錄司負責。
  2. 内容要素:包含僧人法名、籍貫、所屬寺院、師承關系及頒牒時間,并加蓋官方印信。
  3. 經濟屬性:因可免稅免役,宋代曾公開售賣空白度牒以充實國庫,成為特殊的財政工具(《宋史·食貨志》載“歲鬻度牒二萬”)。

三、文化與社會功能

僧牒制度不僅規範了僧團秩序,也反映了古代政權對宗教的管控策略。其存廢與佛教興衰、社會動蕩密切相關,如唐武宗滅佛時大規模收繳度牒(“會昌法難”),而戰亂後為恢複經濟又常重新發放。


權威參考來源:

  1.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度牒”詞條釋意
  2.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僧牒”釋義,上海辭書出版社
  3. 《新唐書·百官志》 祠部職掌記載
  4. 中華佛典寶庫 電子文獻庫:www.fodian.net (度牒制度沿革考)
  5. 漢典網 古籍引證:www.zdic.net (收錄《水浒傳》等文獻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僧牒”是古代官府頒發給僧尼的身份憑證,主要功能為證明其合法出家資格,同時賦予一定特權。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僧牒又稱“度牒”,是官府向正式出家的僧尼發放的官方文書,類似于現代的身份證明。持有者需通過官方審核,确認其宗教身份合法。

  2. 核心作用

  1. 曆史管理
    官府通過控制僧牒發放來管理宗教人口規模。例如,宋徽宗大觀四年曾“停僧牒三年”,限制出家人數,反映出古代政府對宗教事務的調控。

  2. 文化延伸
    該詞後來也用于比喻具備特定資格或身份,如成語中“僧牒”可代指資質認證,但此用法較罕見。

需注意,僧牒制度在明清時期逐漸衰落,至雍正年間被廢止,但其曆史影響在佛教管理和古代戶籍制度研究中仍有重要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

氨基酸北京時間便盆餅子桃瞋忿誠謹馳湍喘噓噓大牆頂蟲帝社惡浪方諸返璞歸真斧車寡德谷根歸槥海交龁龁赫焰鴻濑镬釜火前茶賤鄙見卵求雞交當技法經總制錢金邱緊自咔吭看破快直鲲鲸連最療渴躶膚蘆莩髦英木蝱納室弄性尚氣剖泮企崇期練勤母楸函犬兒年弱行如兄山榴生克水泆說來道去思想内容榫頭宿問先酒謝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