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誨言的意思、誨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誨言的解釋

教導的話。《書·洛诰》:“拜手稽首誨言。” 孔 傳:“ 成王 盡禮緻敬於 周公 ,來教誨之言。” 孔穎達 疏:“又拜手稽首於 周公 ,求教誨之言。” 宋 陸遊 《賀吏部陳侍郎啟》:“某早出門牆,晚依幕府,誨言在耳,盛德銘心。” 明 歸有光 《上王中丞書》:“敬受誨言,勉自策勵。”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誨言”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uì yán,其核心含義為教導的話 或教誨的言辭。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用于教導、勸誡的言語,常見于古代文獻和正式語境中。例如《尚書·洛诰》記載,周成王向周公行禮時“拜手稽首誨言”,即表達對教誨的敬重與接受。

  2. 經典出處與用法

    • 源自《尚書》,孔穎達注解為“求教誨之言”,強調其作為受教者主動尋求指導的含義。
    • 宋代陸遊在《賀吏部陳侍郎啟》中寫道“誨言在耳”,明代歸有光也使用“敬受誨言”表達對教導的銘記,可見該詞在曆史文獻中的延續性。
  3. 現代語境
    現代漢語中,“誨言”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表達,帶有莊重色彩,如形容長輩的諄諄教導或經典中的勸誡内容。

該詞強調言語的教導性質,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莊重性與曆史淵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語解釋

《誨言》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為huì yán。它的意思是有教育性的言辭或勸告。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誨言》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言(yán)和讠(yuán)。它的總筆畫數為8畫。

來源

《誨言》是一個古代漢字,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的教化和教育。它起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傳統,用來描述有教育意義的言辭。

繁體

《誨言》的繁體字為《誨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誨言》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寫法可以參考古代文獻和古代碑刻。

例句

1、他經常給下屬提供一些有益的誨言,幫助他們在工作中成長。

2、這本書中的誨言對于年輕人的成長很有啟發作用。

組詞

誨言者、誨言書、誨言文化、誨言教育

近義詞

教導、啟示、勸告

反義詞

誤導、誤言、誤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