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案的意思、抱案的詳細解釋
抱案的解釋
抱持案牍。謂辦理公文。 明 宋濂 《京畿鄉試策問》:“今世之吏,數倍於前,事繁政紊,案牘紛然…… 劉炫 所謂老吏抱案而沒者也。”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總統更移,自臺閣以至抱案之吏,無不隨之更調。”
詞語分解
- 抱的解釋 抱 à 用手臂圍住:擁抱。抱小孩兒。合抱。抱殘守缺(形容保守,不知進取)。 圍繞,環繞:山環水抱。抱廈(房屋前面加出來的門廊,亦指後面毗連的小房子)。 胸懷願望,志向:抱負。 心裡存着,懷有:抱怨。抱
- 案的解釋 案 à 長形的桌子或架起來代替桌子用的長木闆:案子。案闆。書案。條案。拍案而起。 提出計劃、方法和建議的文件或記錄:檔案。備案。議案。提案。方案。有案可查。案卷。案牍。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問題的事件:
網絡擴展解釋
“抱案”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不同釋義,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成語用法(現代常見釋義)
- 發音:bào àn
- 基本含義:形容人因緊張、焦慮或憤怒等情緒而拘束不安、坐立難安的狀态。
-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人在高壓環境中的表現,例如法庭上因擔憂結果而心神不甯,或面對突發危機時手足無措的情境。
二、古漢語釋義(文獻用語)
- 發音:bào àn
- 基本含義:指處理公文、案牍的工作,特指古代官吏辦理文書事務。
- 文獻例證:
- 明代宋濂提到“老吏抱案而沒”,形容官吏終生埋首公文。
- 章炳麟曾用“抱案之吏”指代基層文書官員。
注意:現代語境下多采用第一種釋義(成語用法),而第二種釋義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抱案(bào àn)是一個漢語詞彙,下面我将為您提供有關于抱案的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抱案的部首是手(扌)和案,分别是“扌”和“安”的組合。
- 抱案的總筆畫數為14畫。
來源:
- 抱案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一篇中,用以形容人類樂觀自得的心境。
- 在這篇文章中,抱案的意思是“攜帶案闆在胸前而快樂地行走”。
繁體:
- 抱案的繁體字為「抱案」,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時候,抱案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略有不同。具體來說,案的形狀稍有變化,将手的部分分割開來,形成手抱案的樣子。
例句:
- 他心情愉悅,抱案而行。
- 她胸懷寬廣,總是能抱案而笑。
組詞:
- 胸懷抱案(形容人樂觀自得)
- 抱案而跑(形容人快樂自如)
近義詞:
- 心滿意足
- 歡天喜地
反義詞:
- 愁眉苦臉
- 憂心忡忡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向我提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