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畿縣的意思、畿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畿縣的解釋

舊稱京都近旁的縣份。《新唐書·百官志四下》:“畿縣令各一人,正六品上;丞一人,正八品下。”《資治通鑒·唐代宗廣德元年》:“ 白孝德 與 邠寧 節度使 張藴琦 将兵屯畿縣, 子儀 召之入城,京畿遂安。” 胡三省 注:“ 京兆 府管二十縣, 萬年 、 長安 為赤縣,餘縣皆為畿縣。” 宋 曾鞏 《史館申請三道劄子》:“欲乞京畿,委 開封 知府及畿縣知縣,在外委逐路監司、州縣長吏,博加求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畿縣是中國古代行政區劃中的特殊概念,指直接隸屬于京畿地區的縣級單位。該詞由“畿”與“縣”複合構成:“畿”原指王都方圓千裡之地(《說文解字》釋為“天子千裡地”,後泛指都城周邊由中央直轄的區域;“縣”則是秦漢以來地方行政的基本單元。

從曆史沿革看,畿縣最早可追溯至周代的“王畿”制度。據《周禮·地官》記載,周天子直接管轄的領地分為“國”與“野”,其中“國”即都城及近郊區域,已具備畿縣的雛形。唐代正式确立“京畿道”行政區,下轄萬年、長安等四十餘縣,這些畿縣在賦稅征收、軍事防禦方面享有特殊政策(《新唐書·地理志》。

畿縣的行政職能具有雙重性:一方面承擔普通縣的民政管理職責,另一方面需直接配合中央機構完成都城物資供應、禁衛軍備等專項事務。宋代文獻《東京夢華錄》記載,開封府轄下的祥符、開封兩畿縣,專門設有“京畿轉運司”統籌漕運事務。明清時期,順天府所轄的大興、宛平二縣仍延續畿縣職能,縣衙與中央六部存在直接公文往來渠道(《明會典》。

網絡擴展解釋

畿縣是中國古代對京都周邊縣份的特定稱謂,其含義和特點如下:

1.基本定義

畿縣指舊時京都(首都)直接管轄的近郊縣份,屬于行政區劃中的特殊類别。這類縣因靠近政治中心,在行政管理和軍事防禦上具有重要地位。

2.曆史背景與實例

3.職能與地位

畿縣不僅是行政單位,還承擔物資調配、治安維護等職能。宋代曾鞏的奏疏中提到,畿縣需配合中央機構進行物資管理,體現了其與中央政府的緊密聯繫。

4.與其他縣的區别

參考來源

上述内容綜合自漢典、滬江詞典、《資治通鑒》相關記載等。如需進一步查閱,可查看相關古籍或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物崩渹炳映薄曉材分長辔澄谧辭領大循環德運點寶東山複起杜陵翁多情種二進宮诽讟風隊鳳髻奉若神明風癱富平津改俗遷風橄榄幹旄感言給對癸穴庚渦河曲徽欽解救淨口金石言可駭空彪麗顔冥淩木手南去北來蹑踵驞駍潛潛傾駭青瑣燃料盛口聲頻赦原誓死不貳授簡率土同慶順刀疏勺潭壑駝隊讬墳物是人非險澀嚣嘩斜徑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