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廁籌。拭糞的小竹木片。佛家比喻至穢至賤之物。《景德傳燈錄·義玄禅師》:“時有僧問:‘如何是無位真人?’師便打,雲:‘無位真人是什麼乾屎撅!’”《朱子語類》卷七:“今之禪家多是‘麻三斤’‘乾屎橛’之説,謂不落窠臼,不堕理路。”
“乾屎橛”是一個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原指拭糞的廁籌,即古代用于清潔的小竹木片(、)。因與排洩物直接接觸,被視為至穢至賤之物。
個别資料(如)将其解釋為“貧窮困苦的生活狀态”,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佛教文獻或詞典,可能是對字面拆解的引申誤解,需謹慎采納。
該詞反映了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化方式,通過颠覆常規語言邏輯,促使修行者超越概念束縛,契合“平常心是道”的思想内核。
《乾屎橛》是一個漢語俚語,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極其無用、廢物或無用功的行為。這個詞可以表示對某人的諷刺、批評或嘲笑。它的字面意思是“馬廄裡用于固定馬的木樁”,引申為某人毫無價值或沒有用處。
《乾屎橛》的部首分别是“丆”、“屮”和“木”,用“馬”和“㇆”拼寫。根據《康熙字典》,它的總筆畫數為14。
《乾屎橛》這個詞的來源并不十分明确,但據說最早出自清代鄉間民間口語。馬廄中的乾屎橛是用來固定馬匹的木樁,因此在馬匹使用完畢後,乾屎橛就會變得無用。鄉村人士将這個詞引申為對某人行為無用、廢物的批評。
“乾屎橛”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乾屎橘”。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乾屎橛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橛”字舊時寫作“橜”或“橛”。
1. 他一天到晚無所事事,簡直是個乾屎橛。
2. 别聽他的,他就是個乾屎橛,什麼事都做不好。
3. 拜托你不要再找他幫忙了,他就像個乾屎橛一樣。
組詞:乾屎橛包括了“乾屎”、“乾黃”、“乾柯”等成語,都有類似的含義,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毫無益處。
近義詞:無用廢物、廢人、廢物、廢材。
反義詞:有用的、有價值的、有才能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