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在 陝西省 大荔縣 東南。《周書·文帝紀下》:“﹝ 宇文泰 ﹞遂進軍至 渭曲 ,背水東西為陣。” 唐 杜牧 《和野人殷潛之題籌筆驿十四韻》:“ 褒中 秋鼓角, 渭曲 晚旌旗。”
“渭曲”是一個曆史地名,具體解釋如下:
渭曲位于陝西省大荔縣東南部,是渭河流域的一個地理節點。渭河作為黃河的主要支流,發源于甘肅渭源縣,流經陝西中部,最終彙入黃河,全長約818千米。
如今渭曲作為曆史地名,主要見于古籍和詩詞研究,實際行政區劃中未單獨沿用,但其地理位置仍屬大荔縣管轄範圍。
如需進一步了解渭河流域的曆史文化,可參考《周書》或唐代邊塞詩相關文獻。
《渭曲》是一首古代民歌,流傳于中國西北地區。它表達了人們對家鄉渭河邊美好景色的贊美和思念之情。渭曲一詞也可以泛指以渭河為背景的歌曲或鄉土文化。
詞語『渭曲』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渭』和『曲』。
『渭』的部首是『氵』,總筆畫數為11。
『曲』的部首是『曰』,總筆畫數為6。
『渭曲』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離騷》,其中的名句「渭曲求可替我仆」表達了屈原離亂家園,思念故鄉的心情。隨後,渭曲成為了表達對家鄉思念之情的詞語。
繁體字『渭曲』的寫法為『濰曲』,字形稍微有所不同,但音義相同。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渭曲』的字形略有變化,如『渭』的上半部分較小,下半部分較大,而『曲』的筆畫也有些許差異。
1. 渭曲之風涼爽宜人,吹拂着故鄉的每一個角落。
2. 《渭曲》一曲在河畔響起,引發了人們對家鄉的美好回憶。
渭河、渭水、曲調、曲藝、曲徑、曲子、曲目、曲折、曲線、曲解
渭歌、渭謠、渭河之曲
陌生、離别、陌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