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拂塵的意思、拂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拂塵的解釋

[horsetail whisk] 撣除塵土,後專指撣塵土,驅蚊蠅的用具

旁邊丫鬟執着拂塵漱盂巾帕。——《紅樓夢》

詳細解釋

(1).古代用以撣拭塵埃和驅趕蚊蠅的器具。《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荊公 ﹞親手於鵲尾瓶中,取拂塵将塵拂去,儼然如舊。”《紅樓夢》第三回:“旁邊丫鬟執着拂塵、漱盂、巾帕, 李紈 、 鳳姐 立於案邊布讓。” 老舍 《老張的哲學》第二七:“﹝ 蘭先生 ﹞手裡一把白馬尾拂塵,風兒吹過,綢大衫在下部飄起,白拂塵遮滿前胸,長頭發散在項後,上中下三部迎風飄舞,真是飄然欲仙。”

(2).封建時代皇室鹵簿儀仗之一。按等級各有定制。《清會典圖·輿衛二·鹵簿二》:“皇帝鹵簿拂塵,朱氂為之,長二尺,結於木柄,柄長二尺一寸二分,圍一寸五分七釐,通髤以金,上飾鏤金龍首二寸五分,銜小金鐶以綴拂,下飾鏤金龍尾三寸三分,末屬金鐶,垂朱緌。”

(3).撣除塵埃。 晉 無名氏 《白紵舞歌詩》之一:“袍以光軀巾拂塵,制以為袍餘作巾。” 唐 杜甫 《從事行贈嚴二别駕》詩:“烏帽拂塵青騾粟,紫衣将炙緋衣走。”

(4).洗塵。謂設宴慰勞遠方來人。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一折:“今日小官在於私宅,聊備蔬酌,與 飛卿 拂塵。” 元 吳昌齡 《張天師》第一折:“早安排異品奇珍,與姪兒權且拂塵。” 明 張四維 《雙烈記·歸省》:“我兒途路辛苦, 賽多嬌 看酒,為你姐姐拂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拂塵在漢語中主要有三層含義,分别對應其本義、引申義及文化象征意義:


一、本義:除塵工具

指一種用于撣拭灰塵或驅趕蚊蠅的器具。通常以獸毛(如馬尾)、麻或絲線紮于長柄一端制成,形制典雅。古代又稱“塵拂”或“蠅拂”,是日常清潔用具。

來源:《漢語大詞典》釋為“拂除塵埃的器具”;《現代漢語詞典》明确其作為“撣塵土或驅蚊蠅的用具”的功能屬性。


二、引申義:撣塵的動作

作動詞時,指“撣去塵垢”的動作行為,如“拂塵淨幾”。此義強調輕柔擦拭的動作特征,與“掃”“拭”等詞形成語義關聯但力度更輕。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收錄“拂”字條下“拂拭,撣除”義項;《國語辭典》例證“拂塵”的動态使用場景。


三、宗教文化象征:道家與佛教法器

在宗教語境中,拂塵是道教神仙(如太上老君)和佛教菩薩(如觀音)的法器,象征超凡脫俗、掃除心塵的修行境界。其形制被賦予“清淨身心,驅邪避穢”的象征意義。

來源:《中國道教大辭典》載其“為道士法器,喻拂去俗念”;《佛學大辭典》提及禅宗以拂塵為說法的道具,代表破除執念。


文化價值補充

作為傳統工藝品,古代貴族所用拂塵常以玉、象牙為柄,并飾以金銀鑲嵌,現藏于故宮博物院等機構的部分實物印證其藝術價值(如清代竹柄棕拂塵)。其形制演變亦反映古代生活美學與宗教哲學的融合。

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藏品資料;《中國傳統器具設計研究》中對曆代拂塵工藝的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拂塵”是一種傳統工具,具有實用與文化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拂塵是手柄前端附有獸毛(如馬尾、麈尾)或絲狀麻布的器物,主要用于撣除塵土、驅趕蚊蠅。古代也稱“拂子”“塵尾”,其名稱源于功能,如《白紵舞歌詩》記載“袍以光軀巾拂塵”。

二、結構與用途

  1. 材質:手柄多為木質或玉質,前端裝飾馬尾、絲線等。
  2. 功能:
    • 日常清潔:類似現代雞毛撣子或蒼蠅拍;
    • 禮儀象征:封建時代作為皇室儀仗用具;
    • 宗教法器:道教、佛教中代表超凡脫俗,如《紅樓夢》中丫鬟執拂塵侍奉的描寫。

三、文化延伸

四、曆史演變

起源于晉代,早期為實用工具,後逐漸融入禮儀與宗教。唐代詩僧齊己的《謝人惠竹蠅拂》印證其驅蠅功能,明清小說(如《警世通言》《紅樓夢》)則反映其文化地位的提升。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引用或曆史細節,可參考來源網頁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憊老馳敺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傳譽春酒詞傑催征大早計雕疏東墅發撤功用官首孤傲跪拜孤蓬自振合股洪爐燎發呼唱洚水賤内棘柴借聽進度刻漏恪虔空過枯寒饋給癞瓜來者可追蘭子冷隽靈武之役龍鱗香輪蹄路台貌色眉峰眉心密處末伎目想撚碎破恨七字譜趨進容光銳利塞白三家村審幹十惡祀壇思維能力邃僻譚空土浄脫真兀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