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入山采伐。《史記·循吏列傳》:“秋冬則勸民山採,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樂其生。”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乘多水時出材竹。”
“山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入山采伐”,即進入山林進行木材、竹材等自然資源的采集活動。該詞最早見于《史記·循吏列傳》中“秋冬則勸民山采”的記載,強調順應季節規律進行資源開發。
《史記》記載官員通過政策引導民衆:“秋冬則勸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樂其生”,裴駰集解引徐廣注:“乘多水時出材竹”,說明古代已注重通過季節調節實現可持續采伐。
漢代樂府詩《上山采蘼蕪》以“上山采蘼蕪”開篇,雖非直接使用“山采”一詞,但生動展現了古代山林采集場景。
注:該詞屬于古代行政用語,現代多用于文獻研究或文學創作。如需具體古籍原文或現代研究論文,可參考《史記》相關篇章及語言學論著。
《山采》是一個詞,主要指在山地采集或收集物品的行為。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山(shān)和采(cǎi)。山是表示山地的意思,采是表示采集的意思。
山:由三劃組成,左右兩邊是從上至下的斜線,中間是一個橫線。表示山的形狀和特征。
采:由七劃組成,左邊是一個小豎,右邊是一個長豎加上一個橫線。表示用手采集物品的動作。
《山采》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常常到山區采集各種資源,比如采集草藥、采摘水果等。因此,形成了這個詞彙,用來描述在山地采集的行為。
與簡體字不同,繁體字中的《山采》寫作「山採」。繁體字是中文漢字的一種書寫形式,多用于港澳台地區。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山采」也有其獨特的寫法。以《說文解字》為例,其寫法為「山彩」,在字形上略有差異,但意義相同。
例句:
1. 他去山區采集了許多草藥。
2. 昨天我和朋友一起山采野菜。
組詞:
山谷、山間、山脈、山峰、山路
近義詞:
山探、山尋、山摘、山采集
反義詞:
山放、山賦、山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