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ndle of a door,drawer,window,etc.] 拉或操縱(開、關、吊)的用具(如圓形拉手繩、索、手柄)
塑料窗篷拉手
(1).握手。 清 袁枚 《隨園隨筆·揖喏拉手》:“ 鄭 注:‘推手曰揖,引手曰厭。’厭似近今拉手之禮。” 冰心 《我的學生》:“你不嫌我手濕,就同我拉手!”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二:“聽說 陳大春 是青年團支書, 鄧秀梅 笑着站起身來,親熱地跟他拉手。”
(2).謂相合而謀。如:人家兩人一拉手,就把你給毀了。
(3).安裝在門窗或抽屜上便于用手開關的木條或金屬物等。
“拉手”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握手/牽手
指人與人之間通過手部接觸表達友好或協作,如“大家拉手圍成一個圓圈”。這一用法在社交禮儀中常見,清代文獻已有記載,如《隨園隨筆》提到“引手曰厭,似近今拉手之禮”。
共同合作
引申為“共同參與或協作”,如“兩人一拉手,就把事情辦成了”。但此用法多出現在口語或非正式語境中。
家具或器具部件
指安裝在門、窗、抽屜等處的操作部件,用于推拉開關。常見材質包括金屬(不鏽鋼、合金)、橡膠、樹脂等。例如:
衣物配件
指拉鍊上的手柄或連接部件,如褲子拉鍊的拉扣。
如需更詳細分類或專業術語(如工業拉手型號),可參考家具制造或五金行業資料。
拉手是一個常用的詞語,可以用作名詞、動詞或口語中的短語。作為名詞時,拉手指的是門(或抽屜、櫃子等)上用于拉開的裝置。作為動詞或口語中的短語,拉手指的是用手拉住、抓住或拉動某物。
拉手的拆分部首是手,部首筆畫數為4。整個詞語的總筆畫數為8。
拉手一詞的來源較為簡單,就是由"拉"和"手"兩個字組成。在古代漢語中,拉指的是用力使物體變動或移動,手指的是人的手。所以拉手一詞表示用手來拉動物體。
在繁體字中,拉手可以寫作「拉手」。
在古代漢語中,拉手一詞是使用的古體字形,其寫法與現代漢字有些許差異。具體的筆畫和字形可以參考古代文字學專業的研究。
1. 他用力把門上的拉手拉開了。
2. 她一把抓住了拉手,毫不費力地把抽屜拉了出來。
組詞方面,與拉手相關的詞彙有:
1. 拉鍊:指用拉手将兩邊的物體拼接在一起的裝置。
2. 拉杆:指用手拉動的杆狀物。
3. 合手:指兩人或多人共同合作。
與拉手相近義的詞語有拉把、搖手柄等。
與拉手相反義的詞語有推手、按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