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 長江 以南的大型農田水利工程之一。在今 浙江 紹興 會稽山 北麓。 東漢 永和 五年(公元140年)在 會稽 太守 馬臻 主持下修建。以水平如鏡,故名。 唐 李白 《越女詞》之五:“ 鏡湖 水如月, 耶溪 女如雪。” 宋 蘇轼 《永和清都觀道士求此詩》:“ 鏡湖 勅賜老 江 東,未似西歸 玉局 翁。” 清 陳維崧 《鹧鸪天·秋日撥悶作》詞:“一派涼秋,似 鏡湖 ,西風蕭瑟雁啣蘆。”
鏡湖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意象與地理實指雙重含義的詞彙。從字義解析,"鏡"指代光滑可映照的平面,《說文解字》釋為"鑒也,從金竟聲"(來源:《說文解字》),"湖"則為陸地上積聚的大片水域。組合而成的"鏡湖"特指水面平靜如鏡、倒映清晰的湖泊,常見于文學作品中營造靜谧意境。
在地理實指層面,鏡湖專指浙江省紹興市境内的古鑒湖。據《嘉泰會稽志》記載,東漢永和五年(140年)會稽太守馬臻築塘蓄水,形成"周三百五十八裡"的人工湖,因水平如鏡得名(來源:《嘉泰會稽志》卷十)。唐代詩人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的經典詩句,使該地名傳播更廣。
現代漢語使用中,"鏡湖"可作通名指代所有具備鏡面效果的湖泊,例如安徽蕪湖鏡湖、吉林長春淨月潭别稱鏡湖等。這類水域因特殊地質構造形成靜水環境,水面反射率可達90%以上,符合光學鏡面反射原理,其物理特性可表示為: $$ R = frac{(n_2 - n_1)}{(n_2 + n_1)} $$ 其中$R$為反射率,$n_1$和$n_2$分别代表空氣與水的折射率。
鏡湖的詳細釋義如下:
1. 基本釋義
鏡湖是古代長江以南的大型農田水利工程,位于今浙江紹興會稽山北麓,由東漢會稽太守馬臻于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主持修建。其名稱源于“水平如鏡”的特征。
2. 别名與别稱
3. 曆史與文學意義
鏡湖在曆史上不僅是水利工程,還成為文人筆下的意象。例如:
4. 現狀
目前紹興的鏡湖已基本消失,僅存部分遺迹,而蕪湖的鏡湖(陶塘)仍作為景觀湖泊存在。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或文學引用,可參考《漢典》《越女詞》等文獻。
百痾傍今伴姑被難标語傪悴超足椿舍呆呆掙掙定限鬥蝕浮雕扶馮韓馮熇赫黑鴉鴉訇殷諱所活躍驚心駭神金陀寄乳咎徵康熙字典考質考秩吭嗓科學家撩弄燐爛瞞然黴菌篣格嵰州三穴上尉山窠生産資料市場士林勢樣霜匏刷箒蜀國弦水晶毬淑亮搠渰絲鞭讨試天媛條山鐵茅帖試通稿頹岸穩丕丕憲臣相形見绌項羽堆閑平小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