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蔛草的意思、蔛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蔛草的解釋

亦稱“ 蔛榮 ”。草名。能治燥熱、喘息等症。 宋 唐慎微 《政和證類本草·草部中品之下·蔛草》:“蔛草,味甘寒,無毒,主暴熱、喘息、小兒丹腫,一名蔛榮。生水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蔛草(學名:Hedyotis auricularia L.)是茜草科耳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漢語大詞典》中被釋為"水草類植物,葉形似蔛,可入藥"。該名稱最早見于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蔛草生水旁,葉圓而光,莖紫赤色,可治金瘡"。

從形态特征來看,蔛草具有匍匐莖,葉片對生呈卵圓形,邊緣具細鋸齒,夏季開白色小花,果實為蒴果。其藥用價值在《中華本草》中有詳細記載,全草含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常用于治療跌打損傷及蛇蟲咬傷。

現代植物分類學研究顯示,該物種在中國主要分布于長江以南濕潤地區,常生長于溪邊石縫或林下陰濕處。中國植物志英文版(Flora of China)将其歸入茜草科,确認其拉丁學名沿用林奈1753年的原始命名。

網絡擴展解釋

蔛草(hú cǎo)是一種傳統中藥材,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二、藥用屬性

三、功效與主治

  1. 清肝涼血:適用于高熱喘促、咳血、尿血等熱證。
  2. 解毒消腫:治療丹毒、癰腫疔瘡及赤眼(結膜炎)等炎症。
  3. 古籍記載:《唐本草》提到其可主“暴熱喘息,小兒丹腫”。

四、臨床應用

五、注意事項

若需具體藥方或劑量,建議咨詢中醫師并根據體質調整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北曲飙風不知底細蒼霞乘田充試觸逆醇醉多虧俄景罰锾發悸反馬風湖子馮氣馮唐易老封嶽怫恚格筆皇恐灘滑膩簡裝驕懦乩訓矩尺鹍化利純鸾鞾梅暑猛氣秘簡明命明微内谒拤把散匪三犧僧騰客賞午舌本繩屦神說鬼話時患世器十字庫受降城霜翎死報絲纩素指弢弓調節稅銅渾儀銅雀瓦讬交五角大樓雺墨顯擢膝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