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 時 魯國 主管畜牧的小吏。《孟子·萬章下》:“﹝ 孔子 ﹞嘗為乘田矣。” 趙岐 注:“乘田,苑囿之吏也,主六畜之芻牧者也。”後用以指小吏。 宋 王安石 《寄曾子固》詩:“脫身負米将求志,戮力乘田豈為名?”
“乘田”是一個曆史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乘田(拼音:chéng tián)是春秋時期魯國設置的官職,主要負責管理苑囿中的牲畜飼養,如牛、羊等,屬于低級官吏。後來引申為泛指基層小吏或普通職位。
起源:
最早見于《孟子·萬章下》,記載孔子曾擔任此職,職責是“牛羊茁壯長而已矣”(即确保牲畜健康成長)。趙岐注釋稱其為“苑囿之吏,主六畜之刍牧者”。
引申義:
後世用“乘田”代指基層官吏,如宋代王安石在《寄曾子固》詩中寫道:“戮力乘田豈為名?”即以“乘田”比喻平凡職務。
“乘田”最初是春秋魯國管理畜牧的官職,後發展為小吏的代稱,體現了古代職官制度與語言演變的關聯。
乘田是一個漢字詞語,由乘和田兩個字組成。
乘這個字的部首是丿,總共有4畫;田這個字的部首是田,總共有5畫。
乘田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社會。乘指利用,田指田地,因此乘田表示在田地上進行耕種、種植或開荒的意思。
乘田的繁體字為乗田。
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古時候乘田的寫法為“勤”,表示走在田地中間。隨着時間的推移,寫法逐漸演變為現在的乘田。
1. 農民們每年春天都要乘田耕種。
2. 乘田之時,務必要勤勉努力,耕作精細。
1. 耕田:指進行耕種、開墾田地的行為。
2. 車田:指利用牲畜或機械在田地上耕種。
1. 開荒:指開墾未經耕種的土地,使其適合農作物生長。
2. 耕耘:指耕種田地,進行農業勞動。
1. 閑置:指田地沒有進行耕種或使用,處于空閑的狀态。
2. 荒廢:指長時間不進行耕種或管理,導緻田地荒蕪、失去生産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