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肥锺瘦的意思、胡肥锺瘦的詳細解釋
胡肥锺瘦的解釋
胡:三國時的胡昭;锺:三國時的锺繇。胡昭的字體肥,锺繇的字體瘦。形容書法各擅其美。
詞語分解
- 胡的解釋 胡 (⑤鬍) ú 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遠、隔絕)。 泛指外國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黃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
- 瘦的解釋 瘦 ò 體内含脂肪少,肌肉不豐滿,與“胖”、“肥”相對:瘦溜(“溜”讀輕聲)。瘦弱。瘦小。瘦削。瘦俏。瘦長(俷 )。瘦癟。消瘦。清瘦。瘦骨嶙峋。 衣服鞋襪等窄小:這條褲子太瘦了。 細削,單薄:字小而瘦
網絡擴展解釋
“胡肥锺瘦”是一個形容書法風格的成語,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釋義與來源
- 字面解釋:指三國時期書法家胡昭的字體豐腴(肥),而鐘繇(锺繇)的字體瘦勁,兩人雖師承同源卻風格迥異,各具美感。
- 出處:出自唐代張彥遠《法書要錄》,記載兩人均師從行書創始人劉德升,但發展出不同特點:“胡書體肥,锺書體瘦,亦各有君嗣(劉德升)之美”。
背景與意義
- 曆史人物:
- 劉德升:東漢書法家,被尊為“行書之祖”,胡昭與鐘繇皆為其弟子。
- 胡昭:以字體豐潤渾厚著稱。
- 鐘繇:楷書鼻祖,風格瘦勁挺拔。
- 核心意義:強調藝術風格的多樣性,即使師出同門,亦可因個人特質形成獨特之美。
用法與延伸
-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或定語,用于評價書法或其他藝術領域的不同流派。
- 現代引申:可泛喻不同創作者或作品在相同基礎上展現的個性化表達。
補充說明
- “锺”為“鐘”的繁體寫法,部分文獻中亦作“鐘瘦”,但含義一緻。
- 該成語目前較少用于日常語境,更多見于書法史或藝術評論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二
胡肥锺瘦:一個有趣的成語
成語是中文語言中常用的固定詞組,由于曆史演變和文化内涵的原因,成語的意思常常超出其字面上的解釋。其中一個有趣的成語就是“胡肥锺瘦”,下面将為您介紹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意思
“胡肥锺瘦”的意思是形容人體格相差懸殊,一個人很胖,而另一個人很瘦。通常用來形容兩個人之間的差距很大。
拆分部首和筆畫
“胡肥锺瘦”共有四個字,拆分部首分别是胡字的“月”部,肥字的“月”部,锺字的“金”部,和瘦字的“疒”部。其中,“胡”字和“肥”字均為兩筆,“锺”字為十一筆,“瘦”字為九筆。
來源
“胡肥锺瘦”最早出現在明代徐渭的《黃粱夢》一書中。在這個故事中,人們可以看到這個成語描述的情景。通過這個故事,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
繁體
“胡肥锺瘦”的繁體寫法為:“胡肥鐘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演變中,漢字的形狀有所不同。例如,舊時候的“胡”字寫作“胡口”,“锺”字寫作“鍾”。這些寫法在不同曆史時期使用。
例句
1. 他們兩個人真是胡肥锺瘦,站在一起簡直就像親戚。
2. 老張和老李相互比較,老張胖得像胖子,老李瘦得像骨瘦如柴,真是胡肥锺瘦。
組詞
與“胡肥锺瘦”相關的組詞有:
1. 胡同(形容胡亂、雜亂的小巷)
2. 肥胖(形容人體重超重、肥胖)
3. 鐘情(形容對某人或某事情情感深厚)
4. 瘦弱(形容身體虛弱、體态消瘦)
近義詞
近義詞“胖瘦相間”也表示兩個人體格相差懸殊的意思,用法和“胡肥锺瘦”類似。
反義詞
反義詞“一緻”表示兩個人體格、體型相似,沒有明顯差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