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孤鴻。 清 趙翼 《瓯北詩話·查初白詩》:“順風挂帆,後至無奔馬,前飛及片鴻。”
(2).指書信。 明 張煌言 《祭建國公鄭羽長文》:“渺渺參辰,盈盈帶水。千裡片鴻,經年尺鯉。”
“片鴻”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孤鴻
指單獨飛翔的大雁,常用來象征孤獨或高遠的意境。例如清代趙翼在《瓯北詩話·查初白詩》中寫道:“順風挂帆,後至無奔馬,前飛及片鴻。”
指書信
古代傳說中鴻雁能傳遞書信,因此“片鴻”也引申為書信的代稱。如明代張煌言在《祭建國公鄭羽長文》中提到:“千裡片鴻,經年尺鯉。”
部分資料提到“片鴻”可比喻“事物的局部”(如),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主流解釋仍以“孤鴻”“書信”為主。
《片鴻》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殘留的鴻雁。具體含義是指群鴻飛過後留下的孤雁,象征着世間離散和孤獨。
《片鴻》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片”和“鳥”。其中,“片”是左右結構的簡體部首,表示與書法相關的事物;“鳥”是上下結構的簡體部首,表示與鳥類相關的事物。整個詞語共計8個筆畫。
《片鴻》最早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詩:“飄飖兮若神仙,片鴻時而翻。”這句詩形容琵琶聲音高亢激昂,如同飛翔的孤雁,意味着音樂的美妙和情感的高漲。後來,人們用“片鴻”來比喻孤獨無依的人。
《片鴻》的繁體字為《片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片鴻》在古時的寫法為《片雄》。這種變更的寫法可能是由于語音的變化以及書寫方式的演變所緻。
1. 在離家的日子裡,他常感到自己如同一隻《片鷗》,飄忽不定。
2. 她獨自一人承擔着家庭的重擔,真是一隻可憐的《片鴻》。
可以根據《片鴻》這個詞語衍生出一些相關的組詞,例如:“片雁”、“孤雁”、“離散”等。
《片鴻》的近義詞包括:“孤鴻”、“獨雁”、“孤獨飛雁”等,它們都是用來形容孤獨的雁兒。
與《片鴻》相反的詞語可以是:“歸雁”、“鴻雁”等,它們意味着歸群和團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