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角的意思、摧角的詳細解釋
摧角的解釋
折斷其角。謂受到挫折。《韓詩外傳》卷三:“且仁人之兵……圓居則若丘山之不可移也,方居則若磐石之不可拔也,觸之摧角折節而退爾,夫何可詐也。” 宋 葉適 《送鄭景元》詩:“兄弟同升難,高材自摧角。”
詞語分解
- 摧的解釋 摧 ī 破壞,折斷:摧殘。摧折。摧頹。摧眉折腰。 挫敗,挫折:摧敗。摧挫。摧陷。 傷痛:摧怆。摧心。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角的解釋 角 ǎ 牛、羊、鹿等頭上長出的堅硬的東西:牛角。鹿角。犄角。角質。 形狀像角的:菱角。皂角。 突入海中的尖形的陸地(多用于地名):成山角(在中國山東省)。 幾何學指從一點引出兩條直線所夾成的平面部分:
網絡擴展解釋
“摧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
指折斷(動物或物體的)角,如《韓詩外傳》卷三所述:“觸之摧角折節而退爾”(觸碰它會導緻角折斷而退卻)。
-
引申義
比喻受到挫折或失敗。宋代葉適《送鄭景元》詩中的“高材自摧角”,即指有才能的人因遭遇困境而受挫。
二、結構與發音
- 拼音:cuī jiǎo
- 字形結構:
- “摧”為左右結構,本義為折斷、破壞(如“摧折”);
- “角”為上下結構,原指牛、鹿等動物的角,後引申為形狀類似角的物體或力量象征。
三、用法與文獻出處
- 古代典籍
最早見于《韓詩外傳》,形容仁者之兵的不可撼動,觸碰即“摧角折節”,比喻剛強不可侵犯。
- 詩詞用例
宋代葉適以“摧角”暗喻才士受挫的無奈,如“兄弟同升難,高材自摧角”。
四、争議與擴展
部分詞典(如)提到“摧角”可引申為“摧毀敵人的力量”,但此解釋未見于主流文獻,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擴展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五、總結
“摧角”核心含義是“折斷其角”的具象動作,進而引申為受挫、失敗的抽象意義,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韓詩外傳》及宋代詩詞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摧角這個詞的意思是削弱或摧毀他人的力量、威望或影響力。它可以拆分為"手"和"卻"兩個部首,總共有11個筆畫。摧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易經》中的"困龍摧角"一詞,意指克制或削弱龍的角力。在繁體字中,摧角的寫法是"摧角"。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時摧角的角字部分會寫成"覺",表示才智、能力的削弱。一些例句包括:“他通過放出************來摧角對手的形象”和“這個辦法可以摧角他們的競争力”。摧角的組詞包括摧毀、削弱和剿滅。與摧角有相似意義的詞語有削弱、破壞,反義詞包括增強、壯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