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顯眼;引人注目。《金6*瓶6*梅詞話》第八八回:“如今隨路盜賊,十分難走,假如靈柩家小箱籠,一同起身,未免起眼,倘遇小人怎了?”《醒世姻緣傳》第六五回:“一邊也就起來房中炤看,見兩隻箱子都把箱蓋靠在牆上,内中凡是起眼的東西,盡情沒了。” 老舍 《駱駝祥子》八:“現洋是那麼白亮,厚實,起眼。”
(2).轉眼,一眨眼。 明 唐順之 《牌》:“每日該時分入廠坐定,不須逐一遍數,起眼之間,即知為若幹人。”
(3).擡眼;擡頭看。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天命诏旨書》:“後宮面永不準臣下見,臣下宜低頭垂眼,臣下有敢起眼窺看後宮面者,斬不赦也。” 沙汀 《淘金記》十一:“起眼一看,大家也不一定要靠這碗飯吃。”
(4).方言。眼紅;妒忌。《安徽撚軍傳說故事·雙座山》:“山後住着一個姓 丁 的大財主,看着這些哪能不起眼呢?”原注:“ 皖北 土語,妒忌的意思。”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起眼漢語 快速查詢。
“起眼”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用法:
顯眼、引人注目(最常見用法)
指事物或人因外觀、特點等容易被注意到。
轉眼、一眨眼(古語用法)
表示時間短暫,如“起眼間”。
妒忌、眼紅(方言義)
部分地區用“起眼”表達因羨慕而産生的嫉妒情緒。
擡眼、擡頭看(動作描述)
指物理上的擡頭動作,現代較少使用。
文學作品:
《金瓶梅》中“箱籠同行未免起眼”,指物品顯眼易被注意;
老舍《駱駝祥子》描述銀元“白亮起眼”,強調其醒目特質。
日常用法:
“不起眼”常形容看似普通卻有價值的事物,如例句“竹子雖不起眼,卻體現質樸精神”。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語詞典》《金瓶梅》等文獻來源。
起眼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意思是引起注意,顯眼,醒目。下面将介紹起眼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起眼的拆分部首是走字旁(起)和目字旁(眼)。它由12個筆畫組成,其中起字旁占3畫,眼字旁占9畫。
起眼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為秦代文字學家許慎所著,是由古代的象形字演化而來。在繁體字中,起眼的寫法和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起眼的寫法略有不同,起字旁上部使用了兩個橫劃,下部仍然保持了現代寫法;眼字旁上部用兩個點代替了現代的橫劃,并且下部也使用了兩個點。這是古代漢字的一種書寫風格。
1. 他穿着那套鮮豔的衣服,非常起眼。
2.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非常起眼,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起眼的常見組詞有:
1. 起眼處:指引人注意的位置。
2. 照映起眼:光線反射後引起眼睛注意。
3. 顯得起眼:突出顯眼,引人關注。
4. 較起眼:更顯眼,更引人注意。
起眼的近義詞有:顯著、引人注目、突出、醒目。
起眼的反義詞有:不起眼、不顯眼、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