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緻;一律。《史記·蕭相國世家》:“ 蕭何 為法,顜若畫一。” 司馬貞 索隱:“ 小顔 雲:畫一,言其法整齊也。”《舊唐書·裴度傳》:“軍法嚴肅,號令畫一,以是出戰皆捷。”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 長安 等驛應設廩糧等項,應宜改設,與各府縣畫一,便于遵行。” 魯迅 《書信集·緻姚克》:“譯名應該畫一,那固然倒是急務。”
(2).逐一;一一條列。 宋 範仲淹 《太常少卿直昭文館知廣州軍州事賈公墓志銘》:“不事風威,州縣九品,必延見與語,得其善,則畫一以聞。” 宋 蘇轼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如此而人心不革,盜賊不衰者未之有也。謹條其事,畫一如左。”參閱 清 黃生 《義府·畫一》。
"畫一"是現代漢語中具有曆史傳承性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層面:
一、形容詞用法(表狀态) 指整齊劃一、标準統一的狀态。該用法最早見于漢代典章制度表述,《漢語大詞典》引《漢書·蕭何傳》"蕭何爲法令,講若畫一"為例,形容法律條文的清晰規整。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公文語體,如"執行畫一标準"(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二、動詞用法(表動作) 指統一規範、整齊劃一的行為過程。《漢語大詞典》引《資治通鑒·唐昭宗天複三年》"當畫一以法"為例,強調通過制度實現統一。現代應用如"畫一行政區劃",常見于政策文件表述(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14版)。
該詞詞源可追溯至"畫"的原始義項,《說文解字》釋"畫"為"界也",本義指劃分界限,後引申出規劃、設計之義。在曆時演變中,"畫一"始終保持着"規範統一"的核心語義特征,成為描述制度規範性的經典詞彙。
“畫一”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uà yī,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緻;統一;整齊
指事物或規則整齊劃一、标準統一。例如:
逐一;逐條列明
表示逐項說明或條列清晰。例如:
總結來看,“畫一”既可指形式上的統一規範,也可表示邏輯上的逐條清晰,需結合語境理解。
擯畔避俗弼違補袒倉狗朝苑趁常赤土大戒大議磴路豆粥繁靡飛菟瘋癫豐峭幹練高睨慣曾為旅偏憐客古刻海軍衙門函稿寒晖賀序火伴将機就計煎唧家生肖雞蛋青解紐勁操驚心怵目進素雞旗紀事體掬誠菌落苦殺量體溫兩雁隨車冒拜牆高基下俔俔敲竹杠氣樓窮佬奇襲趨媚散學上交神豔石灰市釀衰斁死城悚懼歲代藤杯天竈投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