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刻的意思、古刻的詳細解釋
古刻的解釋
指古碑或其拓本。 元 鮮于樞 《王大令保母帖》詩之三:“臨摹舊説 範 新婦,古刻今看 李意如 。” 元 馮子振 《鹦鹉曲·泣江婦》曲:“ 蔡中郎 幼婦碑陰,古刻荒雲深雨。”
詞語分解
- 古的解釋 古 ǔ 時代久遠的,過去的,與“今”相對:古代。古稀(人七十歲的代稱,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來稀”)。古典。古風。古訓。古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樸;c.古老的道路)。 古體詩的簡稱:五古(
- 刻的解釋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書本)。刻石。刻字。刻闆。刻舟求劍。 古代用漏壺記時,一晝夜共一百刻。今用鐘表計時,一刻等于十五分鐘:五點一刻。 時間:此刻。即刻。頃刻(極短時間)。時刻。刻不容
專業解析
"古刻"一詞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
古代刊刻的文獻或藝術品
指曆史上通過雕刻工藝留存下來的文字或圖像載體,如碑石、木版、印章等。例如《漢語大詞典》釋義為"古代碑碣、石刻或木刻的文字、圖畫"。
-
時間維度的特指性
強調作品的年代屬性,通常指清代以前(部分定義下限至民國前)的雕刻遺存。如《辭源》界定為"明清以前镌刻的文物"。
二、引申義項
- 傳統技藝的代稱
在工藝領域特指仿古雕刻技法,如《中國美術辭典》将"古刻技法"列為仿青銅器紋飾的雕刻工藝分支。
三、專業領域釋義
- 版本學專指
古籍鑒定中特指宋元時期的刻本,如《古籍版本學綱要》明确"古刻本"指宋代至明代中期的雕版印刷書籍。
權威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辭源》(第三版)[M]. 商務印書館, 2015.
-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國美術辭典》[M]. 2002年修訂版.
- 黃永年.《古籍版本學》[M].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5.
網絡擴展解釋
“古刻”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古刻”指古代刻有文字或圖案的碑石或其拓本,是記錄曆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其核心含義包含兩方面:
- 實物層面:指古代用于刻字的木闆、石碑等,常見于書籍制作、文物留存等場景。
- 文化層面:作為文化遺産,承載了古代文字、藝術及思想,具有曆史研究價值。
詳細解析
-
用途與形式
- 古代通過刻字技術将文字或圖案留存于石碑、木闆等材質上,例如著名的《蔡中郎碑》(即“幼婦碑”)便是典型代表。
- 拓本作為古刻的複制品,便于傳播和保存,如元代詩人馮子振在《鹦鹉曲·泣江婦》中提到的“古刻荒雲深雨”,即描述拓本的曆史滄桑感。
-
曆史背景
- 古刻技術體現了古代文字記錄與工藝水平,是研究書法演變、社會文化的重要依據。
- 元代文獻中多次提及古刻,如鮮于樞的詩句“古刻今看李意如”,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古刻的重視。
相關擴展
- 近義詞:古碑、碑刻、石刻。
- 文化價值:部分古刻因年代久遠或藝術精湛被列為文物保護對象,如“遠古文刻畫符號”可能與中國文字起源相關。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如、5)。
别人正在浏覽...
傲睨一切灞池班底疤痆迸泉并柯財寳側篇常祥城阚癡癡昵昵搓揉道民倒爺地漏督厲橄榄告喻鬼針貴秩浣滌黃爵鉀肥蹇人上天見重急急如令決腹拘缧具物肯确虧蔽兩宋志傳柳屯田厲心裡言牤子梅柳秘奇南熏北鄙甯武子前兒欽尚荠薴認同日鍛月鍊容翟塞诘捎馬子爽失台扇痰喘條幾條理握别無把臂鮮發祥風時雨斜歪晞晖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