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畫箑的意思、畫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畫箑的解釋

有畫飾的扇。 宋 蘇轼 《端午帖子詞·夫人閣》之二:“仙風隨畫箑,拜賜落人間。” 馮應榴 合注:“《方言》:‘扇自 關 而東,謂之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畫箑”一詞中,“箑”讀作shà,是古代對扇子的稱呼,特指帶有繪畫或裝飾的扇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 基本含義:扇子的古稱,尤其在關東地區使用(“自關而東謂之箑,自關而西謂之扇”)。
    • 字形結構:形聲字,部首為“竹”,總筆畫14畫,與竹制扇子的材質相關。
    • 曆史記載:據《世本》記載,周武王始作箑;《古今注》提到舜為求賢而制五明扇,被視為箑的起源。
  1. 畫箑

    • 指繪有圖案或文字的扇子,常見于古代文人雅士或宮廷禮儀中,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

二、文化背景


三、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扇子的形制或繪畫題材,可查閱《中國扇文化史》等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畫箑

畫箑(huà lā)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在繪畫時所用的簍箑。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目”是指目字旁,右邊的“白聿”是指白字旁。它的筆畫數為8畫。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畫箑的左邊是“目”部,屬于漢字的35個部首之一,表示與眼睛或目光有關的事物;右邊的“白聿”屬于漢字的92個部首之一,表示與書寫或繪畫有關的事物。畫箑的總筆畫數為8畫,其中“目”的部首筆畫為4畫, “白聿”的部首筆畫為4畫。

來源

畫箑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天平》篇中。篇中有一句話:“削竹以為畫箑,楞嚴壇之可藏也。”這句話的意思是用竹子削成籃子狀的簍箑,用來藏着楞嚴壇(佛教中一種法器)。因此,畫箑一詞指的就是繪畫時所使用的簍箑。

繁體

畫箑的繁體字為「畫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記載,古時候的畫箑字寫作「畫斜丒凡」,它由“畫”、“斜”、“丒”、“凡”四個部分組成。

例句

1. 畫家使用畫箑來防止顔料濺到衣服上。

2. 她用畫箑整理起了繪畫用的顔料。

組詞

畫闆、畫筆、畫布、畫畫、畫家

近義詞

畫簍、畫紙、畫具

反義詞

顔料、畫架、畫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