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将命的意思、将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将命的解釋

(1).奉命。《儀禮·聘禮》:“将命于朝。” 鄭玄 注:“将,猶奉也。”《資治通鑒·齊明帝建武元年》:“凡使人以和為貴,勿疊相矜誇,見於辭色,失将命之體也。” 胡三省 注:“奉命而行,謂之将命。”

(2).傳命。《論語·憲問》:“童子将命。” 朱熹 集注:“将命,謂傳賓主之言。” 宋 司馬光 《與王介甫書》:“ 光 居常無事,不敢涉兩府之門,以是久不得通名於将命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将命”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一、古代漢語中的常規含義(常見于典籍)

  1. 基本含義:指奉命行事或傳達命令。該用法源自《儀禮》和《論語》等古籍,如《論語·憲問》中提到的“阙黨童子将命”,即指童子負責傳遞賓主之間的言辭。
  2.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古代禮儀場合中的傳話職責,如外交使節傳達君主旨意,或特定儀式中的傳令行為。

二、現代語境中的成語含義

  1. 基本含義:指不惜生命代價冒險行事。例如“将命一搏”形容為達成目标甘願犧牲生命。
  2. 延伸内涵:強調極緻的勇氣與奉獻精神,常用于文學或口語中表達決心,如“戰士們将命守衛邊疆”。

權威來源辨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将命:

将命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将”和“命”兩個字組成。其中,“将”的部首是“寸”,總筆畫數為9,拆分成兩個部分——上部為“寸”,下部為“小人”;而“命”的部首是“口”,總筆畫數為8。

來源及繁體

将命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形态的發展。在古時候,将字的寫法是“將”,命字的寫法是“氣”。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寫法發生了改變,将字的末端的兩個點逐漸變成了一橫,命字的氣部左邊的三個點逐漸消失。在繁體字中,将字仍然保留了將的形态,而命字的寫法則繼續演變為現代簡體字中的樣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将字的寫法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上部為“寸”,表示尺寸的意思;中部為“人”,表示人的形象;下部為“丬”,表示威嚴的樣子。

而命字的古代寫法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左邊為“氣”,表示生命的氣息;右邊為“丶”,表示一個小點。

例句

  1. 他拼盡全力去挽救他的将命。
  2. 這場戰鬥,他們将命懸于一線。
  3. 他毫不猶豫地将命交給了國家。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将命一詞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不同的詞組,例如:

組詞:将命赴險、将命與民、将命于微、将命由天等。

近義詞:不顧一切、舍生忘死、以身許國。

反義詞:保命、自保、逃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