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菖蒲的别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藥材上·石上草》:“古詩:‘冀采石上草,得以駐餘顔。’按石上草,即石菖蒲也。”
“石上草”是漢語中的一個詞語,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石上草”指石菖蒲的别名。石菖蒲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見于山澗岩石上或溪流邊,因其生長特性而得名。其根莖可入藥,具有開竅化痰、祛濕等功效。
這一名稱源于古詩和古代文獻記載。例如:
有網頁提到“石上草”被引申為成語,比喻在惡劣環境中頑強生存的人或事物。但這一用法并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擴展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石上草”本質是石菖蒲的别名,源于其生長環境;現代可能存在比喻用法,但需謹慎使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事物異名錄》等古籍。
《石上草》是一個成語,意為十分困難且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石上草》由兩個字組成:石(shi)和上(shang)草(cao)。
石的部首是石,包含5個筆畫。
上的部首是蔔,包含3個筆畫。
草的部首是艹,包含4個筆畫。
《石上草》最早出現在《漢書·刑法志下》的記載中。成語中的“石上”的意思是指石頭,而“草”則是指生長在石頭上的植物。這個成語描述了不可能的情況。
《石上草》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仍然是石上草,沒有任何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許變化,但是《石上草》這個成語的寫法并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
例句1:他想在一個星期内完成這個項目,簡直是石上草!
例句2:他說他會幫我赢得那個比賽,真是"石上草"!這根本不可能實現。
由于《石上草》是一個成語,它本身并不會組成其他詞語。
石上草沒有明确的近義詞,但可以使用其他成語來表達相似的意思,如難如登天、百試不爽等。
石上草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這個成語本身就代表了極端困難且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