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化心的意思、化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化心的解释

(1).谓改变其心性。语本《列子·周穆王》:“吾试化其心,变其虑,庶几其瘳乎!” 唐 李白 《送李青归华阳川》诗:“化心养精魄,隐几窅天真。” 明 刘基 《猛虎行》:“呜呼世上茫茫化虎人,秪应化心不化身。” 太平天囯 蒙得天 等《天父下凡诏书》:“小子知得天父权能大,求天父看顾化心。”

(2).佛教指化身之心。《佛地论》卷六:“谓化心等依实心现,但实心上相分,似有缘虑等用,如镜中火无别自体。”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化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础含义:改变心性

  1. 核心解释
    指通过教育、启发或经历,使原本固执、偏见的心态发生转变,接受新的观点或态度。例如《列子·周穆王》中的典故:“吾试化其心,变其虑,庶几其瘳乎!”即通过改变心性来达到治愈目的。

  2. 文学与历史引用
    唐代李白《送李青归华阳川》诗提到“化心养精魄”,明代刘基《猛虎行》中“秪应化心不化身”,均以“化心”强调内在心性的转化。

二、佛教术语:化身之心

  1. 宗教内涵
    佛教认为“化心”是化身(佛陀为度化众生而显现的形态)的虚相,本质依附于真实心性。《佛地论》卷六提到:“化心等依实心现,如镜中火无别自体。”

  2. 实际应用场景
    在宗教语境中,常用于描述通过信仰或修行实现心性的净化与升华,如太平天国文献《天父下凡诏书》中“求天父看顾化心”。

三、使用注意

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列子》《佛地论》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化心的意思

化心,是一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经历了一些特定的事情或遭遇了一些困难后,改变了原先的想法和态度,变得心地善良、温和和谦逊。它的意思可以简单地解释为“改变心意”或“转变态度”。

拆分部首和笔画

化心的拆分部首是“化”和“心”,其中“化”作为一个部首,表示与变化、转变相关的意思;“心”则代表着心思、意念。

化心共有8个笔画,其中“化”是3画,“心”是4画。

来源和繁体

化心最早出现在《文选·宋玉集》中的一首诗: “心之忧矣!胡为乎柔。胡为乎剧?我有一言。失意不堪,心之化矣。” 这句诗中的“心之化矣”即可理解为“心已改变”,后来逐渐演变为现代成语的形式。

繁体字“化”为“化”,“心”为“心”。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化心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金文和篆书中,“化”字的形态较为简单,类似于现代的“记”字,而“心”字则和现代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曾经是个冷漠的人,但自从经历了那次意外后,他彻底化心了。

2. 她的爸爸通过与她的交流,成功地化心了,改变了过去对她男朋友的不满。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心化、心性、变心、心境、开化。

近义词:转变态度、改变心意、改弦更张。

反义词:不思悔改、一意孤行、固执己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