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急赈的意思、急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急赈的解釋

亦作“ 急振 ”。緊急救濟。《清會典事例·戶部·赈饑》:“ 李鴻章 即督飭印委各員,迅速分投查勘,設法拯救,散發急賑。” 魯迅 《準風月談·雙十懷古》:“中國紅十字會籌募 湖南 、 遼西 各省急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急赈指對突發性災害或緊急狀況中受災人群實施的快速救濟行動,強調救助的緊迫性和及時性。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項解析:

  1. 字義分解

    • 急:本義為焦躁、迫切,引申指時間緊迫、情況危急(《漢語大詞典》)。
    • 赈:意為用財物救濟災民,如“赈濟”“赈災”(《現代漢語詞典》)。

      二字組合後,“急赈”特指為應對突發災難(如地震、洪水)而迅速調撥物資、資金救助災民的行為。

  2. 完整釋義

    指政府、慈善組織等主體在災害發生後,為保障受災群衆基本生存需求(如食物、衣物、臨時住所)而采取的緊急援助措施。其核心特征為時效性 與針對性,區别于常規社會福利(《辭海》第七版)。

  3. 典型用例

    例句:“洪水肆虐後,紅十字會連夜籌措物資開展急赈。”(《新華成語大詞典》)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急赈”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在災害或緊急情況下實施的快速救濟措施,強調對受災群體的及時援助。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和現代救災場景,如清代官方赈災記錄和紅十字會行動。

  2. 發音與詞性
    拼音為jí zhèn(“赈”讀第四聲),部分文獻中曾寫作“急振”,屬于同義通假用法。

  3. 曆史背景
    清代救災機制中,“急赈”是正赈(國庫撥款)的一種形式,規定地方遇水旱災害時需立即向所有災民發放一個月救濟糧,無需審核受災程度。例如《清會典事例》記載李鴻章曾督辦散發急赈。

  4. 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下多用于國際救援,如香港紅十字會為海地震災籌款時稱“緊急赈濟”,或政府文件中“趕辦急赈”的表述。

  5. 例句參考

    • 曆史用例:魯迅《準風月談》提到“中國紅十字會籌募湖南、遼西各省急振”。
    • 現代用例:“奧德特呼籲捐款作緊急赈濟”。

提示:該詞多用于書面語,近義詞包括“急救”“緊急援助”,反義詞可對應“緩赈”或“延遲救濟”。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清會典事例》或紅十字會救災檔案。

别人正在浏覽...

愛八哥兒卑弁備取丙種球蛋白殘夢慅敕力淡雅短襖短行犯谏封割符使附言幹仆郇瑕花天酒地見方兼權簡易師範錦駝九奧坑冶侉大類列了手蓮蓬頭列排靈戶樓艦麥醴牛耕濆溢纰蠹乾基棋高一着縛手縛腳情景交融遒肅羣望仁姑三複斯言山陸省并聖恩市交世瑞守藩疏瀹四倒算錯桃弧天菩薩天笑廷珪脫剝雜劇萬選青錢帷帏無條賢疆獻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