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畫飾的屏風。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賦》:“亦有曲帳畫屏, * 綵扇。” 前蜀 韋莊 《奉和觀察郎中春暮憶花言懷見寄四韻之什》:“落花帶雪埋芳草,春雨和風溼畫屏。”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道士》:“兩女對舞,長衣亂拂,香塵四散;舞罷,斜倚畫屏。”
(2).《新唐書·後妃傳上·太穆窦皇後》:“﹝父 毅 ﹞畫二孔雀屏間,請昏者使射二矢,陰約中目則許之…… 高祖 最後射,中各一目,遂歸於帝。”後以“畫屏”為擇婿之典。 明 葉憲祖 《鸾鎞記·探婚》:“我羨你玉京遊方少年,我羨你畫屏間多妙選。”
(3).在屏條上作畫。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鑒·吳》:“ 曹弗興 , 吳興 人,以畫名冠絶一時。 孫權 命畫屏,誤墨成蠅狀, 權 疑其真,以手彈之。”
“畫屏”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畫屏指以繪畫裝飾的屏風,是中國古代常見的室内陳設器物,兼具實用與藝術價值。其材質多為木質或絹帛,表面繪有山水、花鳥、人物等圖案,用于分隔空間或裝飾牆面。
“屏”字本身有遮擋、屏障之意,而“畫屏”更強調其美化功能。現代語境中,也泛指類似屏風的裝飾性隔斷,或借喻如畫般優美的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新唐書》《聊齋志異》等文獻來源。
《畫屏》是一個漢語詞語,既可以用作名詞,表示一種以繪畫為主體、用于裝飾或遮擋的屏風;也可以用作動詞,表示繪畫制作屏風。
《畫屏》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部和“屍”部,總共有13個筆畫。
《畫屏》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裝飾文化。在古代,人們經常使用屏風來裝飾居室,現在的《畫屏》就是描述這樣一種裝飾物。
《畫屏》的繁體字為「畫屏」。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關于《畫屏》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整體形狀和意義相近。
1. 她在家裡擺放了一面精美的《畫屏》,讓整個房間充滿了藝術氛圍。
2. 他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繪制了一幅精美的《畫屏》。
- 畫家
- 畫室
- 畫廊
- 畫展
- 畫冊
- 屏風
- 屏幕
- 屏障
- 屏蔽
- 空白
- 空屏
- 無畫
- 未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