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身的意思、苦身的詳細解釋
苦身的解釋
謂勞苦其軀體。《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吳 既赦 越 , 越王 句踐 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後漢書·袁閎傳》:“少勵操行,苦身脩節。”
詞語分解
- 苦的解釋 苦 ǔ 像膽汁或黃連的滋味,與“甘”相對:甘苦。苦膽。苦瓜。 感覺難受的:苦境。苦海(原為佛教用語,後喻很苦的*********。苦悶。含辛茹苦。吃苦耐勞。苦惱。 為某種事所苦:苦雨。苦旱。苦夏。苦于(a.對某種
- 身的解釋 身 ē 人、動物的軀體,物體的主要部分:身軀。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樹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獻身。 親自,本人:自身。親身。身教。身體力行。 統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敗名裂
網絡擴展解釋
“苦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勞苦其軀體”,常用來形容通過身體上的刻苦磨煉來達成某種精神或道德目标。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指通過使身體承受勞苦、艱辛來磨煉意志或修養品德。
- 典型用例:
-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記載越王勾踐“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即卧薪嘗膽的故事,體現其忍辱負重的決心。
- 《後漢書·袁閎傳》提到袁閎“苦身修節”,強調其通過身體力行來提升道德操守。
2.語境延伸
- 與精神追求關聯:常與“焦思”“修節”等詞搭配,表達身心雙重磨砺。例如唐代施肩吾《贈邊将》中“戰苦身多舊箭瘢”,既指身體創傷,也暗含堅韌精神。
- 近義詞:克己、修身、砥砺等。
3.現代理解
- 該詞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引申為“自律”“刻苦”等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或詩詞引用,可參考《史記》《後漢書》等文獻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苦身》的意思
《苦身》是一個詞語,指的是為了達成目标而付出辛勤努力的行為和狀态。它表達了人們在追求事業、學業或其他目标時所經曆的困難和艱辛。
拆分部首和筆畫
《苦身》的部首是“艸”,它屬于草字頭。它的筆畫數為13畫。
來源和繁體
《苦身》這個詞語的來源較為普遍,沒有特定的文獻記載。繁體字形為「苦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苦身」的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沿用至今的标準書寫方式在古代也是流行的寫法。
例句
1. 他苦身奮鬥了多年,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2. 這個項目需要我們大家齊心協力,苦身付出才能取得成功。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苦心、苦力、努力、辛勤
近義詞:努力、拼搏、奮鬥
反義詞:安逸、懶散、不努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