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的意思、山西省的詳細解釋
山西省的解釋
詞語分解
- 山的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沖突或戰争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 西省的解釋 . 漢 永樂宮 之司署,掌管宮内罪罰。《後漢書·皇後紀下·孝仁董皇後》:“﹝ 夏惲 、 封諝 ﹞等交通州郡,辜較在所珍寶貨賂,悉入西省。”.中書省的别稱。《南史·王韶之傳》:“ 晉帝 自 孝武 (
網絡擴展解釋
山西省是中國華北地區的一個省級行政區,簡稱“晉”,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概況
- 名稱來源:因地處太行山以西而得名()。春秋戰國時期為晉國屬地,故簡稱“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國分晉,故又稱“三晉”()。
二、地理位置
- 區位特征:東依太行山與河北相鄰,西、南以黃河及呂梁山為界毗鄰陝西、河南,北跨長城接内蒙古()。地形以黃土高原為主,呈現“表裡山河”的獨特地貌。
三、曆史與文化
- 文明地位: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堯、舜、禹均曾在此建都,文字記載曆史超3000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和“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
- 方言特色:包含晉方言、中原官話汾河片等()。
四、行政區劃與人口
- 行政構成:轄11個地級市(如太原、大同、臨汾等),總面積約15.67萬平方公裡()。2023年末常住人口約3466萬()。
五、資源與經濟
- 礦産資源:煤炭儲量占全國1/3,鋁、銅等資源豐富,工業以煤炭開采、電力、冶金為支柱()。
- 農業與交通:晉南為商品糧産區,鐵路總裡程超2000公裡()。
山西省集曆史底蘊、能源優勢、地理屏障于一體,是華北地區重要的文化及經濟樞紐。更多信息可參考政府官網或權威省情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山西省
山西省(Shān xī shěng)是中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簡稱“晉”,位于中國的華北地區,下轄11個地級行政單位。山西省的名稱由兩個漢字組成,下面對它進行拆分、解釋筆畫和來源,以及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進行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山(shān)字由部首“⼭”和尚方的“廠”構成,總共五畫。
西(xī)字由部首“⻏”和聲符“兀”構成,總共八畫。
來源
山西的名稱來源于其地理特征,地處中國的西部,以山地為主要地貌特征。因此,取名為“山西省”。
繁體字
山西省(山西省)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山西省的漢字寫法并沒有太多變化,基本上與現代簡體字相同。
例句
山西省是一個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省份。
組詞
山西省是由兩個字組成的地名,常與“旅遊”、“地理”、“曆史”、“文化”等詞組合使用。
近義詞
山西省的近義詞有“晉”。
反義詞
山西省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