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理的意思、督理的詳細解釋
督理的解釋
監督治理;督率管理。《新五代史·唐臣傳·孔謙》:“ 莊宗 初即位,推恩天下,除百姓田租,放諸場務課利欠負者, 謙 悉違迢督理。” 清 劉大櫆 《少宰尹公行狀》:“未踰旬,而天子使督理 江蘇 學政。” 劉師培 《人類均力說》:“将謂量其財力授以相當之工作,則必有督理之人,此與有政府何異?”
詞語分解
- 督的解釋 督 ū 察看;監管:監督。督辦。督導。督察。督促。督師。督率(刬 )(亦作“督帥”)。督戰。督學。 責罰:督過(督察責備)。督責。 古代将官名:都督。督郵。督護。總督。提督。督撫。 筆畫數:; 部首
- 理的解釋 理 ǐ 物質本身的紋路、層次,客觀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條理。事理。 事物的規律,是非得失的标準,根據:理由。理性。理智。理論。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氣壯。 自然科學,有時特指“物理學”:
網絡擴展解釋
“督理”是一個由“督”和“理”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監督治理、督率管理,強調對事務的監管與執行。以下是詳細解釋:
1.字義解析
- 督:指監督、管理,體現對事務的監察職責。
- 理:意為處理、整理,側重對事務的具體執行與協調。
兩字結合後,表示通過監督與執行的雙重手段确保事務有序進行。
2.基本定義
- 監督治理:多用于描述管理者或官員對政務、工程等事務的監管,如“督理糧儲”“督理江蘇學政”。
- 督率管理:強調領導者在執行中的統籌與指揮,例如明代劉大夏治理黃河時“督理兵饷”的記載。
3.曆史與用例
- 該詞在古籍中常見,如《新五代史》提到後唐莊宗時期官員孔謙“違诏督理”賦稅。
- 清代文獻中,官員被任命“督理學政”,體現其行政職能。
4.使用場景
- 多用于正式或官方語境,如政府管理、大型工程監督等,例如“百慕大總督理查德·戈茲尼”的職務描述。
- 現代可延伸至企業管理、項目統籌等領域,指代系統化的監督與執行流程。
“督理”兼具監督與執行的雙重内涵,常見于曆史文獻及正式管理場景。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可參考《新五代史》或清代官制相關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督理(dū lǐ)一詞的意思是指監督和管理事務。字形上,督由目旁和句旁組成,表示目視(監督)的意思;理由玉旁和裡旁組成,表示事物的整理和管理。督理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具體地說是明代《說文解字》一書中的釋義。
在繁體字中,督理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以有一些變化,但督理一詞的基本字形并未發生明顯改變。
以下是幾個關于督理的例句:
1. 他被任命為公司的督理,負責監督員工的工作。
2. 部門的督理負責整理和管理文件,并确保流程的順利進行。
3. 學校的督理經常檢查教室的衛生和學生的紀律。
與督理相關的組詞有督導、督察、督促等。這些詞都與監督和管理相關,在具體用法上有一定的差異。
督理的近義詞可以是管理、監管、監督等,表示對事務進行組織、指導和監控的意思。
督理的反義詞可能是放任、放開等,表示不加限制或不加控制的意思。
希望以上短短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