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蕩漾。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羅刹海市》:“遙見水雲幌漾之中,樓閣層疊,貿遷之舟,紛集如蟻。”
幌漾(huàng yàng)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疊韻聯綿詞,主要用于描繪光線、水波或輕飄物體的動态景象,帶有輕盈、搖曳、閃爍的意象。其核心含義與用法如下:
光影搖曳貌
指光線透過飄動的物體(如簾幔、樹枝)時形成的明暗閃爍、晃動的視覺效果。例如月光穿過搖曳的枝葉,在地面形成晃動的光斑。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4卷,第192頁。
水波蕩漾貌
形容水面微波輕蕩、光影隨波浮動的狀态,強調水光交織的柔美動态。
來源:台灣《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教育部辭典。
飄蕩起伏貌
引申為輕軟物體(如紗幔、旗幟)在風中飄動搖曳的姿态。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ISBN 9787100084431。
該詞多見于古典及近代文學作品,營造朦胧、流動的意境:
“月光從樹梢篩下,碎影在地上幌漾。”(朱自清《荷塘月色》節選)
“湖面浮着薄霧,燈影幌漾如星。”(徐志摩《西湖記》)
二字疊加強化動态的柔美與連續性,屬典型的“疊韻摹狀詞”。
參考資料:
“幌漾”是一個形容水面波動的詞語,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指水面輕微動蕩、波光粼粼的景象,也可引申為心境甯靜的狀态。其核心意義與“蕩漾”相近,但更強調水光與波紋交織的視覺效果。
出自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羅刹海市》:
“遙見水雲幌漾之中,樓閣層疊,貿遷之舟,紛集如蟻。”
(形容水波與雲霧交融的朦胧景象)
部分詞典将其歸類為“成語”,但更嚴謹的文獻中多視為普通詞語。需注意語境中的具體用法。
案撫安内安饒暴擊襃飾綳扒吊拷嗶剝蒼虬澄冽池氈川墨刀圭地箓動撣東海金杜口吞聲防援反支榧實感頌官銜黑黢黢橫剖面虎臣混淪禍愆健馱羅矯正節慶金缯桔臯鈞禮開屠連乾連親洛荒納履決踵鬧肚子被發左袵評别倩娘籤押桌青鹢遒健軟步軟善軟糖盛多審判長視角失馬亡羊手氣誰昔斯夾巴悚戴肅順談羨踢蹋屯難小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