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馬亡羊的意思、失馬亡羊的詳細解釋
失馬亡羊的解釋
[gains and losses]泛指禍福得失
詞語分解
- 失馬的解釋 .丢失馬。《北史·王晧傳》:“嘗從 文宣 北征,乘赤馬,旦蒙霜氣,遂不復識。自言失馬……須臾日出,馬體霜盡,繫在幕前,方雲:‘我馬尚在。’”.“塞翁失馬”之省。比喻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為好事。 唐
- 亡羊的解釋 .《莊子·骈拇》:“臧與穀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讀書;問穀奚事,則博塞以遊。二人者,事業不同;其於亡羊,均也。”謂棄其本職而溺于所好。 莊子 用以比喻追逐外物而殘生傷性。 宋 王
專業解析
失馬亡羊是由“塞翁失馬”和“亡羊補牢”兩個典故組合而成的成語,蘊含禍福相依、及時補救的哲理。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與來源:
一、典故溯源與核心釋義
-
塞翁失馬(失馬)
出自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邊塞老翁丢失馬匹,衆人安慰,他卻認為“此何遽不為福乎?”後失馬帶回駿馬,其子騎之墜傷,衆人哀歎,老翁又說“此何遽不為福乎?”最終兒子因傷免于征戰,保全性命。寓意:禍福相互轉化,得失無常,需辯證看待逆境。
-
亡羊補牢(亡羊)
源自《戰國策·楚策四》:莊辛勸谏楚襄王,以“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比喻犯錯後及時補救,可避免更大損失。本義:羊丢失後修補羊圈;引申義:失誤後積極修正,仍能止損向好。
-
合成釋義
現代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失馬亡羊”釋為:比喻暫時遭受損失,卻可能因此得福;或指出現問題後及時補救,防止惡化,強調禍福轉化的辯證觀與糾錯的主動性。
二、權威詞典與文獻引用
-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劉潔修,2010)
明确記載“失馬亡羊”為“塞翁失馬”與“亡羊補牢”的融合,體現道家禍福相依思想與儒家務實精神的結合。
來源鍊接: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淮南子》原文
-
《中華成語大辭典》(程志強等編,2017)
指出其雙重語義層:
-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李行健主編,2016)
強調該成語的勸誡功能,常用于告誡人們“勿因小失沮喪,勿因過失放任”。
三、語義演變與使用語境
- 古代語境:多用于闡述哲理,如明代李贽《與友人書》:“塞翁失馬,安知非福;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 現代應用:
- 個人層面:安慰受挫者(如“失馬亡羊,未必是壞事”);
- 管理場景:強調糾錯機制(如“項目失誤需亡羊補牢”)。
四、參考文獻
- 劉安. 《淮南子·人間訓》[M]. 西漢.
- 《戰國策·楚策四》[M]. 西漢彙編.
- 李行健主編.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Z].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6.
- 程志強等. 《中華成語大辭典》[Z].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2017.
- 劉潔修.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Z]. 開明出版社, 2010.
網絡擴展解釋
“失馬亡羊”是一個漢語成語,結合了“塞翁失馬”與“亡羊補牢”兩個典故,用來表達禍福得失無常、需以辯證視角看待的哲理。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shī mǎ wáng yáng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失馬”和“亡羊”兩部分并列組成)。
- 感情色彩:中性,強調得失的辯證關系而非單純褒貶。
二、出處與典故
- 直接出處:明代單本所著傳奇《蕉帕記·揭柬》,原文為:“耳不聞斬蛇逐鹿,口不言失馬亡羊,一任他桑田變海,海變桑田。”
- 典故來源:
- “失馬”:源自《淮南子·人間訓》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比喻禍福相依。
- “亡羊”:出自《戰國策·楚策》的“亡羊補牢,未為遲也”,喻指及時補救過失。
三、引申意義
- 表層含義:字面指失去馬匹和羊群,形容損失慘重或重要事物喪失。
- 深層哲理:強調世事無常,福禍、得失可能相互轉化,需以長遠眼光看待當下境遇。
四、用法示例
- 作主語/賓語:
- “人生難免失馬亡羊,關鍵在于如何應對。”
- “莫因一時失馬亡羊而氣餒,未來或有轉機。”
- 作定語:
五、相關成語
- 近義詞:塞翁失馬、亡羊補牢、禍福相依。
- 反義詞:因小失大、得不償失(僅部分語境適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或文學用例,可參考《蕉帕記》原文或《淮南子》《戰國策》相關篇章。
别人正在浏覽...
百廢俱興寶勝賓友殘暑草體廠房晨安承晏墨馳精傳心術撮哄單方大仰爬腳子獨往廢居飛辔憤沮哈羅黑裡俏橫發逆起黃金石胡嘌迦逋佳話笳角劫道鏡川井管拘墟金龜子掬抛康富爛斧柯隆富漏綻沒準兒耐人尋味杞柟取戾衽革枕戈人衆入韻沙墋四弼伺晨司公四畿算人堂防攤戲未免務附吳文俊狹瘠缃荷詳覽想慕相聲仙姿箫幹邪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