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艱難。語本《易·屯》:“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民志應而願稅,國屯難而思撫。” 唐 張說 《贈戶部尚書河東公楊君神道碑》:“時逢屯難,勳業成焉。”
(2).指禍亂。《新唐書·戴叔倫傳》:“ 叔倫 勸以屯難未靖,安之者莫先於兵。” 康有為 《大同書》乙部第一章:“故屯難之生即繼於乾坤既定之後,籲嗟危哉!”
“屯難”是漢語中表示艱難困苦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基本釋義
“屯難”指事物初生階段的艱難狀态,常用于描述創業維艱、時局困頓的情境。該詞由“屯”與“難”二字構成:“屯”在《說文解字》中解為“難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難”,本義為草木初生時受土壤阻礙的艱難狀态;“難”則表阻礙、困厄,二者組合強化了困頓含義。
二、出處與演變
該詞源于《周易·屯卦》爻辭“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卦象象征“剛柔始交而難生”(引自《周易注疏》),指陰陽二氣初交時萬物萌發的艱難過程。後世引申為政治動蕩(如《晉書·王導傳》“帝初鎮江東,内綏外禦,屯難薦臻”)及人生困厄(如柳宗元《遊南亭夜還叙志》“屯難果見淩,剝喪宜所遭”)。
三、近義辨析
與“困頓”“艱難”相比,“屯難”更強調事物初生階段特有的發展性困阻,隱含突破困境的潛能。《漢語大詞典》特别指出其“多用于描述社會變革或事業初創時期的特殊艱難狀态”。例如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以“屯難之時,君子以經綸”說明困境中的進取精神。
“屯難”一詞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和用法:
艱難困苦(核心義)
禍亂、動蕩(引申義)
安之若命白筆跋剌參诘羼戲車座楚炬秦灰茨棘存單峒室東西玉舵盤厄滞吠奢歌詞狗崽子官評詭疑河伯健兒賀元猴猨慧力火煙翦屏柱楣交戾驕妾膠漆交傑屋金穣軍政考中空雷枯槁庫子林下士麗水落名毛重木圖潘張左束貧餒疲人千裡始足下硗瘠情塗秋蟫閃道煽弄盛聘深幽十二巫峰史局十捉九着水火相濟,鹽梅相成水鑒雖故無遮齋蝦米相府銷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