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犀的意思、黃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犀的解釋

《漢書·王莽傳上》:“ 越裳氏 重譯獻白雉, 黃支 自三萬裡貢生犀, 東夷王 度大海奉國珍。”後遂以“黃犀”為事物變化之征兆的故實。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祥瑞》:“白雉亡 漢 ,黃犀死 莽 ,惡在其為符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黃犀是漢語中對特定犀牛種類的古稱,特指體毛呈黃褐色、栖息于亞洲熱帶地區的獨角犀牛(學名:Rhinoceros unicornis),現代生物學多稱其為印度犀或大獨角犀。其釋義與曆史文化内涵如下:


一、基本釋義

黃犀指代毛色黃褐、獨角的大型哺乳動物,屬奇蹄目犀科。其核心特征包括:

  1. 體貌特征:皮膚厚韌如甲,褶皺明顯,肩頸處形成铠甲狀結構;鼻端生單角(由角質纖維構成),成年個體角長可達60厘米。
  2. 生态習性:喜沼澤、蘆葦叢生環境,善遊泳,以草、樹葉、水生植物為食,晨昏活動頻繁。
  3. 分布範圍:曆史上廣布于南亞、東南亞及中國南部(如雲南),現僅存于印度、尼泊爾保護區。

二、曆史文獻記載

古代文獻多将黃犀視為祥瑞或珍貴貢品:


三、文化象征與實用價值

  1. 祥瑞象征:因犀角紋理獨特(如“魚子紋”),古人視其為辟邪靈物,漢代宮廷常制“犀甲”或“犀杖”彰顯威儀。
  2. 藥材用途:傳統醫學認為黃犀角可清熱定驚(如《神農本草經》),但因物種瀕危,現代已禁用犀角入藥。
  3. 生态警示:因過度捕獵與栖息地喪失,黃犀(印度犀)被列為瀕危物種(IUCN紅色名錄),現存約3500頭,亟需保護。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黃犀”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與古代祥瑞或事物變化的征兆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黃犀”出自《漢書·王莽傳上》,記載越裳氏(古國名)通過多重翻譯進獻白雉,黃支國(位于今東南亞)從三萬裡外進貢活犀牛,東夷王渡海獻珍寶。後世将“黃犀”引申為預示重大事件或政權更疊的象征性征兆。

二、典故背景

  1. 出處:西漢末年王莽掌權期間,周邊國家進貢被視為“天命所歸”的祥瑞,黃支國貢犀牛被王莽用作宣揚自身合法性的依據。
  2. 後世引用:宋代周密《齊東野語·祥瑞》提到“白雉亡漢,黃犀死莽”,指出這些祥瑞實為政權覆滅的預兆,帶有諷刺意味。

三、延伸含義

四、注意事項

需注意“黃犀”并非指黃色犀牛,而是特定曆史事件的代稱。其含義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常見于史評或文學作品中。

别人正在浏覽...

本币綳子并世碧玉年怅悢魑祟怵然從祖叔母大壯登相釣文鈎頂指斷閉對字多才多藝泛萍懷本禍福有命講命嘉音急風驟雨金钿謹峻九摧救溺卷婁狂險匡振寬嘿逵泉蘭燈壘城連篇累帙靈場令譽林芿沒氣路梅夏面肥破散硗聱清勝清早上嶔崟山球場散外上漏下濕上漲石子兒歲費隨口胡謅通鼻子同栖剸劇文藝複興鄉男相趨霄衢小有才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