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救溺的意思、救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救溺的解釋

(1).救助落水的人。《呂氏春秋·舉難》:“救溺者濡,追逃者趨。”《宋史·畢仲遊傳》:“官非諫官,職非禦史,而非是人所未是,危身觸諱以遊其間,殆猶抱石而救溺也。”

(2).引申為救助危難中的人。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遯》:“論榮貴則引 伊 周 以救溺,言亢悔則諱覆餗而不記。”參見“ 救焚拯溺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救溺

指救助溺水者,引申為解救處于危難境地的人。該詞屬書面語,典出《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強調在緊急情況下打破常規施以援手的道義責任。

詳細釋義

  1. 本義:救助落水者

    指對溺水者實施救援的行為。古代文獻中多強調見義勇為的倫理義務,如《淮南子·說林訓》載:“救溺者濡,追逃者趨”,指出救援時自身難免沾濕,隱喻救人需承擔風險。

  2. 引申義:解救危難

    擴展指對陷入困境(如災難、冤屈、貧困等)者的援助。清代唐甄《潛書·富民》言:“為政之道,必先田市……救溺如救焚”,将救溺比作救火,凸顯緊迫性。

權威文獻參考

文化内涵

古代律法對見溺不救者設有懲處,如《唐律疏議》規定“見危不救杖一百”,體現救溺從道德義務上升為法律責任。這一概念至今延伸至現代應急救援體系,成為社會互助精神的象征。

網絡擴展解釋

“救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救助落水的人,即字面意義上的對溺水者的施救行為。例如《呂氏春秋·舉難》中提到“救溺者濡”,意為救助溺水者時施救者自身也會被水浸濕。

  2. 引申含義
    進一步擴展為救助處于危難中的人或群體,強調對他人困境的援助。如晉代葛洪《抱樸子·嘉遯》中通過“救溺”比喻在危難時援引賢者(伊尹、周公)的行為。

  3. 典籍例證

    • 《宋史·畢仲遊傳》用“抱石而救溺”諷刺不切實際的救援方式。
    • 成語“救焚拯溺”也由此衍生,形容緊急救助水火中的受難者。
  4. 相關成語
    除“救焚拯溺”外,該詞常與其他救援類成語(如“扶危濟困”)關聯使用,體現中華文化中對危難互助的推崇。

“救溺”既包含具體救援行為,也承載抽象的道德寓意,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白鹿洞書院敗仗悲悔變人别本博戲不忿參觀者蠶葉茶杯忏滌瞠眙悰靈典術東表多餘餌敵鹗書烽區服從伏事趕錐顧喚寒欠诃策圜法溷迹混滂僭溢解羽诘責鏡匣錦團花簇狂風怒吼睽忤梨蕊毛氄木梃年誼世好秦庭秋蕪擾挂僧盟羶葷擅強哂笑實戶事慮壽星老兒說谏四楞蘇耽貪賢陶情佗鄉通軌圖書館吳娥無所畏憚邪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