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犀的意思、黄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犀的解释

《汉书·王莽传上》:“ 越裳氏 重译献白雉, 黄支 自三万里贡生犀, 东夷王 度大海奉国珍。”后遂以“黄犀”为事物变化之征兆的故实。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祥瑞》:“白雉亡 汉 ,黄犀死 莽 ,恶在其为符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犀是汉语中对特定犀牛种类的古称,特指体毛呈黄褐色、栖息于亚洲热带地区的独角犀牛(学名:Rhinoceros unicornis),现代生物学多称其为印度犀或大独角犀。其释义与历史文化内涵如下:


一、基本释义

黄犀指代毛色黄褐、独角的大型哺乳动物,属奇蹄目犀科。其核心特征包括:

  1. 体貌特征:皮肤厚韧如甲,褶皱明显,肩颈处形成铠甲状结构;鼻端生单角(由角质纤维构成),成年个体角长可达60厘米。
  2. 生态习性:喜沼泽、芦苇丛生环境,善游泳,以草、树叶、水生植物为食,晨昏活动频繁。
  3. 分布范围:历史上广布于南亚、东南亚及中国南部(如云南),现仅存于印度、尼泊尔保护区。

二、历史文献记载

古代文献多将黄犀视为祥瑞或珍贵贡品:


三、文化象征与实用价值

  1. 祥瑞象征:因犀角纹理独特(如“鱼子纹”),古人视其为辟邪灵物,汉代宫廷常制“犀甲”或“犀杖”彰显威仪。
  2. 药材用途:传统医学认为黄犀角可清热定惊(如《神农本草经》),但因物种濒危,现代已禁用犀角入药。
  3. 生态警示:因过度捕猎与栖息地丧失,黄犀(印度犀)被列为濒危物种(IUCN红色名录),现存约3500头,亟需保护。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黄犀”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语,其含义与古代祥瑞或事物变化的征兆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黄犀”出自《汉书·王莽传上》,记载越裳氏(古国名)通过多重翻译进献白雉,黄支国(位于今东南亚)从三万里外进贡活犀牛,东夷王渡海献珍宝。后世将“黄犀”引申为预示重大事件或政权更迭的象征性征兆。

二、典故背景

  1. 出处:西汉末年王莽掌权期间,周边国家进贡被视为“天命所归”的祥瑞,黄支国贡犀牛被王莽用作宣扬自身合法性的依据。
  2. 后世引用:宋代周密《齐东野语·祥瑞》提到“白雉亡汉,黄犀死莽”,指出这些祥瑞实为政权覆灭的预兆,带有讽刺意味。

三、延伸含义

四、注意事项

需注意“黄犀”并非指黄色犀牛,而是特定历史事件的代称。其含义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常见于史评或文学作品中。

别人正在浏览...

拜命跋题鞭挝便液毕时舶主不竞不絿不屑舂汲川资出旅打独磨挡车弹尽粮绝倒纳大同江打冤家钿匣发怒绯鱼袋该富桄桹汉学黑心符换个儿户下瘕疾湔洗骄矜穽房警惧禁路金铺侰束宽宏大度宽中困腾腾寮廓乱性论锋蛮盒慢张披肩球龄戎弓如恐不及三卫山鄙石盐木手足失措斯滥谈议特异质提盒亭隧文则无乐吴市之箫贤长乡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