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樓的意思、黃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樓的解釋

樓名。故址在今 江蘇省 徐州市 。據 宋 蘇轍 《黃樓賦》載: 熙甯 十年秋七月乙丑, 黃河 決口,水及 彭城 下。 蘇轼 適為 彭城 守。水未至, 蘇轼 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積刍茭,完窒隙穴,以為水備,故水至而民不恐。及水至城下, 蘇 又以身帥之,與城存亡,故水至而民不潰。水退又請增築 徐 城,故水既去,而民益親,于是在城的東門築大樓,垩以黃土,曰:“土實勝水。” 徐 人相勸成之。後 蘇轍 、 秦觀 等都曾登 黃樓 ,覽觀山川,吊水之遺迹,作 黃樓 之賦。後以“黃樓”為登覽山水,賦詩作文,以頌功德的典實。 宋 晁沖之 《再至徐州示諸弟》詩:“南尋 白門 傍山麓,西望 黃樓 行水濱。還家作詩示羣從,早晚一遊攜二 陳 。” 明 李東陽 《長至祀陵紀行》詩:“ 黃樓 作賦思攜客, 紫塞 論兵念守夷。” 清 錢謙益 《徐州雜題》詩之一:“何復詩成無一事,羽衣吹笛坐 黃樓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黃樓是北宋時期蘇轼在徐州任職期間主持修建的一座曆史名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紀念意義,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1.曆史背景與建造緣由

黃樓建于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是蘇轼為紀念徐州軍民成功抵禦黃河洪災而建。熙甯十年(1077年),黃河在澶州決口,洪水直逼徐州城下。時任知州的蘇轼帶領軍民築堤抗洪,日夜堅守,最終保住了城池。水退後,他主持加固城牆,并在東門修建黃樓,以黃土塗飾外牆,取“土實勝水”之意鎮水防災。

2.建築象征與功能

黃樓不僅是防洪工程的象征,也是蘇轼治政功績的見證。其命名與五行中的“土克水”相關,體現古人以自然之力抵禦災害的智慧。樓閣建成後,成為徐州五大名樓之一(另四座為彭祖樓、霸王樓、燕子樓、奎樓),兼具登高觀景、集會賦詩的功能。

3.文化意義與傳承

黃樓落成時,蘇轼邀請文人雅士舉辦“黃樓詩會”,創作了大量詩文,如蘇轍《黃樓賦》、秦觀詩詞等,使其成為北宋文學的重要載體。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指出,徐州時期(即“黃樓時期”)是蘇轼政治成熟與文學創作的高峰階段。

4.文學與精神象征

蘇轼在徐州創作的300餘篇作品中,17篇直接或間接提及黃樓。黃樓不僅是地理标志,更成為其心系百姓、勇于擔當的精神符號。後世文人常借黃樓追憶蘇轼的治世情懷與文學成就。

5.現狀與保護

黃樓曆經多次損毀與重建,1988年遷至徐州故黃河公園内(今黃河南路慶雲橋東),按宋代風格複建,樓内立有蘇轼手書《黃樓賦》碑刻,現為徐州重要文化地标。

黃樓是融合曆史事件、治水智慧、文學創作與精神傳承的綜合性文化符號,集中體現了蘇轼的為政風範與徐州的地域文化特色。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黃樓

黃樓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有名的宮殿或豪華的住宅。它的拆分部首是木和田,筆畫數為10。

關于來源,黃樓最早出現在唐代杜甫的詩作《月夜憶舍弟》中:“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多情自古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其中“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一句就是形容杜甫的愁苦之處,黃樓在這裡指的是無家可歸的悲憤之地。

關于繁體字,黃樓的繁體寫法為黃樓。

在古時候,黃樓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基本意義并無區别。例如,在《詩經·小雅·蕩》中有句話:“黃鳥黃鳥,無集于穀!”其中的黃鳥即指黃樓。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的家宅像一座黃樓。
  2. 在古代,黃樓廣為人知。
  3. 他的父親建造了一座豪華的黃樓。

一些與黃樓相關的組詞包括:黃樓夜景、黃樓大酒店、黃樓樓閣等。

近義詞可以選擇宮殿、府邸、豪華住宅等。

反義詞可以選擇簡陋住所、貧民窟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