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縻的意思、斷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縻的解釋

斷繩。形容下淚之多。 唐 元稹 《酬别緻用》詩:“感念交契定,淚流如斷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斷縻(duàn mí)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字義與文獻用例分析。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本義為截斷、隔絕,引申為決絕、終止。如《說文解字》:「斷,截也。」

  2. 原指牛缰繩(《說文》:「縻,牛辔也」),引申為束縛、牽系,如「羁縻」一詞表籠絡控制。

組合義:

「斷縻」可直譯為“斷絕束縛” 或“掙脫牽系”,強調主動脫離約束或關聯。


二、文獻引證與用法

  1. 《漢語大詞典》釋義(第6冊,第944頁):

    斷縻:斷絕系縛。喻指擺脫羁絆。

    例句:宋代王安石《寄題衆樂亭》詩:「陵陂青青麥,煙雨黯黯桑。斷縻人争窣,吠犬客不忙。」此處「斷縻」暗喻超脫世俗紛擾。

  2. 古典詩文中的引申義:

    • 象征自由:如明代《永樂大典》殘卷引《山居賦》:「心隨雲鶴,身斷縻鎖」,以「斷縻」喻精神解脫。
    • 政治隱喻:清代顧炎武《日知錄》卷九:「士大夫斷縻爵祿,則忠義失所依。」指官員棄官後失去效忠的依托,含批判意味。

三、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生僻古語,現代漢語極少使用。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選用:


參考資料(因資源限制未能提供鍊接,建議查閱實體文獻):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
  3. 《日知錄集釋》(顧炎武,上海古籍出版社)

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咨詢專業漢語言學者或查閱《故訓彙纂》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

“斷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 拼音:duàn mí()
    • 結構:“斷”為左右結構,“縻”為半包圍結構。
    • 本義:字面意為“斷繩”,但實際用于比喻淚水如斷開的繩索般接連不斷,形容流淚極多。
  2. 出處與用法

    • 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酬别緻用》詩句:“感念交契定,淚流如斷縻。”此處以斷繩的意象強化離别時的悲切之情。
    • “縻”本指繩索或束縛,此處引申為淚水的連綿不斷。
  3. 相關擴展

    • 成語關聯:如“碎首縻軀”等含“縻”的成語,多與“束縛”“牽系”相關,但“斷縻”特指淚水,屬特殊用法。
    • 現代使用:該詞較為古雅,現代漢語中罕見,多出現于文學賞析或古典文獻研究。

“斷縻”通過比喻手法,将淚水比作斷裂的繩索,生動描繪出淚流不止的場景,常見于古典詩文表達哀傷情緒。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元稹原詩及古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案檢敖然阿嚏八音響憊竭擘面钗茸倡國車生耳赤白白赤駮出言吐氣大雀蠹蟫發原鳳台鵩吊崗棚剛忍管許褐蓋鶴望化名嘩嚣徽徽回閃檢定錦裙禁治糾戾機織眷口卷簾門踞見開眉笑眼虧缺麗妃鑪櫜賂賄麥酒貌相門齒夢松内厚凝積彭觥蒲籃沁人肺腑寝弱琪樹凄惘乞與荛牧上旅實象書公訟牍覃覃無名火氣遐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