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犯順的意思、犯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犯順的解釋

(1).違背情理;違反正道。《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其辭順,犯順不祥。” 南朝 宋 顔延之 《又釋何衡陽達性論》:“至人尚矣,何為犯順而居逆哉?”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文章》:“ 陸機 犯順履險, 潘嶽 乾沒取危。”

(2).叛亂。《晉書·甘卓傳論》:“ 甘卓 伐暴寧亂,庸績克宣,作鎮扞城,威略具舉。及兇渠犯順,志在勤王。”《新五代史·東漢世家·劉旻》:“ 郭公 舉兵犯順,其勢不能為 漢 臣,必不為 劉 氏立後。” 清 錢謙益 《潘佥事哀辭序》:“ 奴兒哈赤 犯順,襲我城堡,殺我大将。”

(3).不遜順。《晉書·劉毅傳》:“昔 馮唐 答 文帝 ,雲不能用 頗牧 而 文帝 怒,今 劉毅 言犯順而陛下歡,然以此相校,聖德乃過之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犯順”是一個多義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差異,綜合各權威來源可歸納為以下解釋:

一、核心含義

  1. 違背情理/違反正道
    指言行違反社會倫理或自然法則。如《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記載:“其辭順,犯順不祥”,強調違背道義會招緻災禍。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中以陸機為例,稱其“犯順履險”,暗指行事逆理。

  2. 叛亂/反叛
    多用于描述曆史事件中的反叛行為。如《晉書》記載甘卓“兇渠犯順”,指叛亂勢力違抗朝廷;清代錢謙益描述努爾哈赤“犯順”即指其侵犯明朝邊境。

  3. 不遜順/冒犯尊長
    強調對上級或權威的不敬态度。《晉書·劉毅傳》提到劉毅“言犯順”,即指其直言觸怒君主卻未受罰,反顯君主寬容。

二、延伸用法
作為成語時,可引申為“違反順序或規則”(如),例如不按流程辦事或破壞既定秩序,但此用法現代較少見。

典型例句

注意: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避免與現代詞彙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犯順的意思

《犯順》是一個漢字詞組,意為違背順序或順理成章而做出的行為或舉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犭(犬)+ 雲(雲)

犭部首表示與狗相關,雲部表示雲朵與氣象相關。

犭(4畫)+ 雲(4畫)= 8畫

來源

《犯順》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儒家文化,強調順從、守紀律是德行和道德的一種表現。

繁體

犯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犯順的寫法稍有不同,用的是"寸"而非"雲"。表示狗犬違背規定。

例句

他犯順,不按指示完成了工作。

組詞

犯罪、犯錯誤、犯規、犯難、犯病

近義詞

違反、違背、違害

反義詞

遵從、守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