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陋舉的意思、陋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陋舉的解釋

《漢書·疏廣傳》:“﹝ 漢宣帝 ﹞太子外祖父特進 平恩侯 、 許伯 以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将 舜 監護太子家。上以問 廣 , 廣 對曰:‘太子國儲副君,師友必於天下英俊,不宜獨親外家 許氏 。且太子自有大傅少傅,官屬已備,今復使 舜 護太子家,視陋,非所以廣太子德於天下也。’上善其言,以語丞相 魏相 , 相 免冠謝曰:‘此非臣等所能及。’ 廣 繇是見器重,數受賞賜。”後因以“陋舉”為典,指識見淺陋之舉。 宋 蘇轼 《和陶<詠二疏>》:“可憐 魏丞相 ,免冠謝陋舉。中興多名臣,有道獨兩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陋舉”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五個方面綜合解析:

1.詞語結構與字面分解

2.曆史出處與典故

源自《漢書·疏廣傳》記載的西漢事件:漢宣帝時期,太子外祖父許伯提議由其弟許舜監護太子家,疏廣認為太子作為儲君,應廣納賢才而非依賴外戚,指出此舉是“視陋”(見識狹隘)。宣帝采納後,丞相魏相自愧不如,稱“此非臣等所能及”。後世以“陋舉”代指此類淺薄之策。

3.引申含義

4.文學引用與演變

宋代蘇轼在《和陶<詠二疏>》中化用此典:“可憐魏丞相,免冠謝陋舉”,借古諷今,暗喻時政弊端。可見“陋舉”從曆史事件演變為文學批評的常用典。

5.現代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讨論,如評價曆史決策、分析政策失誤等。例如:“某些地方為短期利益砍伐古樹,實為破壞生态的陋舉。”


“陋舉”一詞因疏廣谏言典故而生,強調因見識淺薄導緻的錯誤行為,兼具曆史厚重感與批判性。其字義分解與典故背景相輔相成,成為漢語中批判短視行為的高頻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陋舉》的意思

《陋舉》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不值得一提的行為或舉動,形容行為或舉動低劣、不值得稱道。

拆分部首和筆畫

《陋舉》的拆分部首是阝和句,拼音是fù jù。它的總筆畫數為12。

來源和繁體

《陋舉》這個詞最早見于《紅樓夢》,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在《紅樓夢》中,詞語的原文是“出遊每玩,賈蓉琪蘭蓋玫珑車陋舉特便”,意為賈蓉用一輛做工粗糙的玫瑰車代替琪蘭蓋玫珑車,顯得非常陋俗。

根據繁體字的書寫方式,陋舉的繁體字是「陋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陋舉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在《說文解字》中,陋的古代寫法是「䧺」,而舉的古寫法是「舉」。這些變化反映了字形的演變和發展。

例句

1. 他的舉止言談真是陋舉,完全不懂得做人的禮儀。

2. 咱們不要過于在意那些陋舉,專注于自己的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組詞

陋舉的相關組詞有:陋習、陋鄉。

近義詞

陋舉的近義詞有:不雅行為、粗俗舉止、惡劣之舉。

反義詞

陋舉的反義詞是高潔之舉,指有高尚行為舉止的表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