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遭灾减产,民用空竭。《后汉书·伏湛传》:“ 渔阳 以东,本备边塞,地接外虏,贡税微薄。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四年》:“今天下初定,前者 文泰 之来,劳费已甚,今借使十国入贡,其徒旅不减千人。边民荒耗,将不胜其弊。”
“荒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不同角度解释,具体如下:
指过度消耗资源、不加节制地浪费,常用于批评个人或组织在资源使用上的不负责任行为,可能由贪图享乐、缺乏节约意识或管理不善导致。
在古代典籍中,“荒耗”多指因灾害导致经济衰退、民生困顿的状态。例如:
角度 | 现代用法 | 古代用法 |
---|---|---|
核心原因 | 人为浪费、管理不善 | 自然灾害、政策失误 |
典型语境 | 批评资源浪费行为 | 描述灾后社会经济状况 |
如果需要进一步分析具体例句或语境差异,可提供更多信息。
《荒耗》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糟蹋或浪费资源、财物等。
《荒耗》由“草”作为部首,由“亡”和“耗”两个字组成。
部首“草”代表植物,常用作形容草木和植物相关的事物。
《荒耗》共有11个笔画。
《荒耗》的来源有待进一步考证。
《荒耗》的繁体写法为「荒耗」。
在古代,汉字《荒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写法稍有差异,具体需要查阅古代文字的相关资料。
1. 他对待自己的财物总是荒耗,不珍惜。
2. 这个国家的资源被大量荒耗,导致环境恶化。
浪费、糟蹋、挥霍、耗费
浪费、糟蹋、挥霍、耗费
节约、谨慎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