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阁的意思、黄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阁的解释

亦作“黄閤”。 1. 汉 代丞相、太尉和 汉 以后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门,厅门涂黄色,以区别于天子。 汉 卫宏 《汉旧仪》卷上:“﹝丞相﹞听事阁曰黄阁。”《宋书·礼志二》:“三公黄閤,前史无其义……三公之与天子,礼秩相亚,故黄其閤,以示谦不敢斥天子,盖是 汉 来制也。”后因以黄阁指宰相官署。 唐 韩翃 《奉送王相公赴幽州巡边》诗:“黄阁开帷幄,丹墀侍冕旒。” 元 耶律楚材 《为子铸作诗三十韵》:“我祖建四节,功烈光黄閤。”

(2). 唐 时门下省亦称黄阁。 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旧史《严武传》迁给事中,时年三十二。给事中属门下省, 开元 曰黄门省,故云‘黄閤’。”

(3).借指宰相。 唐 钱起 《送张员外出牧岳州》诗:“自怜黄阁知音在,不厌彤幨出守频。” 宋 司马光 《和始平公郡斋偶书》:“ 赤松 雅意思轻举,黄阁群心望復还。”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辨冤》:“説甚么黄阁经纶肃万方。”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补遗:“ 陈桂林 文恭 宏谋 ,黄阁雍容。”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黄阁”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历史、文化背景综合理解:

一、古代官署代称

  1. 汉代三公官署
    汉代丞相、太尉及三公(司徒、司空、司马)的官署避用朱门,厅门涂黄色以示与天子区别,故称“黄阁”。如《汉旧仪》记载:“丞相听事阁曰黄阁。”()

  2. 唐代门下省别称
    唐代将门下省(中央决策机构之一)称为黄阁,因其职能与宰相相关,延续了汉代黄阁的象征意义。

  3. 借指宰相或高位
    后世以“黄阁”代指宰相或高官,如元代戏曲《秋胡戏妻》中“黄阁臣”即指显赫官员。


二、广州南沙地名

  1. 名称由来
    黄阁镇古称“凤凰阁”,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麦氏家族南迁至此,为纪念迁徙并隐喻“相府台阁”之意,改称“黄阁”。

  2. 历史与文化

    • 隶属多变:曾属东莞、香山(中山)、番禺等地,1959年回归番禺。
    • 文化遗产:以省级非遗“黄阁麒麟舞”闻名,镇内有莲溪村等传统村落。
    • 经济地位:现代发展为工业强镇,聚集汽车制造等产业。

三、其他延伸

“黄阁”既可指古代高官官署及职位,亦为广州南沙历史古镇名称,兼具文化符号与地理实体的双重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黄阁

黄阁是一个词语,由两个汉字组成:黄和阁。

黄的拆分部首是⺤,它的笔画数为十一画。黄字的来源是象形,表示麦子的颜色。在繁体字中,黄的写法与简化字相似。

阁的拆分部首是阝,它的笔画数为八画。阁字的来源是会意,阝表示城墙,各个城墙围起来的地方,构成了“阁”字的意思。在繁体字中,阁的写法为閣。

黄阁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汉字略有不同。黄的古字形为黃,阁的古字形为閣。这些古字形在现代汉字中已不再使用。

以下是黄阁的例句:

1.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道:“黄阁明堂悬宝籙,龙颜嘉种醉春风。”

2. 他俩约定在黄阁楼下见面。

组词:黄道、黄昏、黄金、阁楼、阁下。

近义词:金阁、黄殿。

反义词:白阁、黑阁。

别人正在浏览...

八卦拳白芝榜船宾侣波峰不可更新资源不明事理捕厅唱理承接崇堕催进呆钝当头一棒道学先生曡秀递人东山人蠹役仿斅发野赴汤跳火负席哽吃狗儿贯虹国际劳动节沆瀣浆鼾卧讧溃黄霉天胡才介怀京白梨九思鐻鍝乐迁连讳轮回磨冥行擿埴南窗你敦嶷爽僻侧钱舍乾曜清强乳媪讥瑟琴善女人神雀沈吟未决嗣芳死脑筋汤聘通关散伍列无倚无靠武装带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