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第詩的高下,張榜公布,稱詩榜。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二:“今年來 金陵 ,讀《隨園詩話》,唶曰:‘何獨無我?豈詩榜亦作 劉蕡 乎?’”
“詩榜”是漢語中的一個文學術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品評詩歌的高下并張榜公布結果。以下是詳細解釋:
古代文學活動
常見于文人雅集、科舉考試或詩會中,通過評選優秀詩作并張榜公示,體現詩歌的優劣等級。例如清代袁枚在《隨園詩話補遺》中提到友人因未被收錄而質疑“詩榜”的公正性( )。
實例引用
宋代詩人錢公輔、馮伯規等作品中均有“詩榜”相關描述,如“山僧領我丐詩榜”“賦詩榜其顔”,說明其常用于題詩、評詩的場合()。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詩詞引用,可參考《隨園詩話》及宋代相關詩文集。
《詩榜》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由“詩”和“榜”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指記錄和評選優秀詩歌的名冊或榜單。
拆分成部首來看,其中的“詩”字的部首是讠,而“榜”字的部首是木。拆分成筆畫來看,其中的“詩”字共有七畫,“榜”字共有十四畫。
《詩榜》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源于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在學習和鑒賞詩歌時,為了記錄和評選詩作的優劣,而編制的榜單或名冊。在繁體字中,詩榜被寫作「詩榜」。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詩榜的發展經曆了一些變化。過去,詩的字形常被寫作“詩”,而榜的字形則常被寫作“梆”。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演變為現代的“詩”和“榜”。
1. 他的詩作被列入了年度最佳詩榜。
2. 該詩集的詩歌在文學界的詩榜上名列前茅。
1. 詩壇:指詩歌界。
2. 榜樣:指被他人崇拜和學習的典範或榜樣。
3. 詩社:指彙聚了一群詩人的社團。
1. 詩選:指精選的詩歌作品集。
2. 詩集:指收錄了某位詩人創作的一定數量詩作的集子。
詩榜沒有明顯的反義詞,但如果要找一個與之相對的詞,那可能是沒有被評選或記錄的詩歌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