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畫鹿轓的意思、畫鹿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畫鹿轓的解釋

《初學記》卷十一引 三國 吳 謝承 《後漢書》:“ 鄭弘 為 臨淮 太守,行春,有兩白鹿隨車,夾轂而行。 弘 怪問主簿 黃國 鹿為吉兇,賀曰:‘聞三公車轓畫作鹿,明府當為宰相。’ 弘 後果為太尉。”後因以“畫鹿轓”為詠三公之典。 宋 蘇轼 《次韻答錢穆父用杭越唱酬韻作詩見寄》:“玉堂不著扶犁手,霜鬢偏宜畫鹿轓。”亦作“ 畫鹿車 ”。 宋 梅堯臣 《送周谏議知襄陽》詩:“裡兒尚唱《銅鞮曲》,耆舊争隨畫鹿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畫鹿轓”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詞源與典故

該詞出自《初學記》引三國吳謝承《後漢書》的記載:臨淮太守鄭弘在“行春”(漢代太守巡視屬縣的禮儀活動)時,有兩隻白鹿跟隨其車駕。主簿黃國解釋稱“三公車轓(車兩旁擋泥的屏障)畫作鹿”,預言鄭弘将升任三公。後鄭弘果真官至太尉,因此“畫鹿轓”成為象征三公顯赫地位的典故。

二、基本含義

  1. 象征高官顯位:本義指三公車駕上的鹿紋裝飾,後引申為對三公(古代最高官職)的贊頌,如宋代蘇轼詩句“霜鬓偏宜畫鹿轓”即用此典。
  2. 異說辨析:部分資料(如)提到該詞有“虛構事物、自欺欺人”的引申義,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或主流用例,可能為誤傳或混淆其他成語。

三、延伸用法

四、結構解析

“畫鹿轓”主要用于文學語境,核心含義與曆史典故緊密相關,建議在解讀時優先參考古籍及權威文學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畫鹿轓

《畫鹿轓》是一個用于贊美繪畫技藝高超的成語,形容畫家的才華出衆,能夠以極為精細的手法描繪出如鹿奔馳般的場景。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畫鹿轓》由“畫”、“鹿”、“轓”三個字組成。

“畫”字的部首是“田”,總共有8筆;

“鹿”字的部首是“牛”,總共有11筆;

“轓”字的部首是“車”,總共有15筆。

來源與繁體

《畫鹿轓》一詞最早出自唐代孟郊的古體詩《登科後》:“绮殿香帷畫鹿轓,歌聲對月皓蒼蒼。”其中的“畫鹿轓”形容了花廳之中華麗絢爛的裝飾和各種唱歌歌者的座騎。

在繁體字中,《畫鹿轓》的書寫會稍有不同,分别是“畫鹿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畫鹿轓》一詞的構字方式沒有太大變化。不過,古代漢字中會使用更繁複的筆畫,使字體看起來更加雄渾、有氣勢。

例句

1. 他的畫技高超,如同《畫鹿轓》般,讓人驚歎不已。

2. 這幅畫描繪出了場景的細節,真是畫鹿轓般的精美。

組詞

畫馬圖、繪山水、藝術家、鹿群奔馳

近義詞

筆墨橫豎、藝術造詣高超、畫工細膩

反義詞

泥塑木雕、畫作粗糙、表現力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