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官制有錄尚書事,“内録”為其省稱。《晉書·桓溫傳》:“加 揚州 牧,録尚書事…… 溫 遂城 赭圻 ,固讓内録,遙領 揚州 牧。”
“内録”是一個古代官職相關的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讀音:nèi lù(注音:ㄋㄟˋ ㄌㄨˋ)
含義:指古代官制中的“錄尚書事”一職的簡稱,屬于中央行政體系中的重要職位,負責總領尚書台事務,參與國家機要。
部分資料(如)提到“内録”有“秘密記錄内部信息”的引申義,但此解釋未見于高權威性古籍或辭書,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衍生理解,需謹慎使用。
建議結合《晉書》《漢典》等古籍或權威辭書進一步考證。
《内録》是一個中文詞彙,它指的是将某些特定場合中的讨論或會議等進行錄音、錄像等方式進行記錄或存檔的行為。
《内録》這個詞包含了兩個部首,分别是「⺆」和「金」。其中,「⺆」通常作為左邊的部首;「金」是右邊的部首。
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内録》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其中包括了音譯、意譯和改造的成分。它最早起源于日本,音譯自英文「internal recording」,意思是内部記錄。後來,經過漢化和創造性的改造,成為了現在的中文詞彙。
在繁體字中,「録」字的寫法保持不變,即「録」。
在古時候,「内録」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演變經曆了多個時期。然而,我無法提供确切的古代寫法,因為我隻能提供現代标準的字形信息。
1. 他們将會議的全過程進行了内録。
2. 這個講座會提供内録版本,以供參與者回顧。
組詞:内部、記錄。
近義詞:内部記錄、記錄、錄音、錄像。
反義詞:外録(指的是将讨論或會議等進行外部記錄,如錄音、錄像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