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殓的意思、大殓的詳細解釋
大殓的解釋
[encoffin] 把死人裝進棺材
詳細解釋
見“ 大斂 ”。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殓的解釋 殓 (殮) à 把屍體裝入棺材:入殓。裝殓。大殓。小殓(隻給屍體穿壽衣)。 筆畫數:; 部首: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大殓”是中國傳統喪葬儀式中的重要環節,指将逝者遺體正式裝入棺木的過程,标志着生者與逝者的最終告别。以下是詳細解釋及相關習俗:
一、基本定義
大殓又稱“入殓”或“歸大屋”,核心是将已穿戴壽衣的遺體放入棺材。這一環節通常伴隨隆重的儀式,象征逝者“與世隔絕”。古時《禮記》記載的沐浴、設銘、招魂等流程,均體現了對逝者的敬意。
二、流程與習俗
-
入殓準備
- 遺體需先停放于屍床或冰棺(現代常見),供親友吊唁3-7日。
- 入棺前會為逝者梳洗整理,并念誦“洗臉咒”等禱詞。
- 部分地區在棺内鋪草木灰(防潮)或“五色土”(取自五方,象征回歸自然)。
-
陪葬物品
- 腳底放置物品:胡基(土塊,寓意頂天立地)或金銀元寶(象征“踩金踏銀”,祈願後人福澤)。
- 手執物品:富者用金銀錠,普通人家用銅錢或手帕,寓意“黃泉路費”。
-
時間與禁忌
- 關中蒲城等地多在臨葬前一晚完成大殓,部分區域則根據吉日擇時(如漲潮時)。
- 極端情況如“走馬入殓”,即咽氣後立即入棺。
三、文化意義
大殓儀式融合了生死哲學與宗族觀念,既是對逝者的尊重,也通過陪葬品、方位象征等傳遞對“身後世界”的想象。例如棺木材質多選柏木、杉木,喻示堅固長壽,而《禮記》中的規範則體現了儒家對禮制的重視。
如需了解具體地區習俗或更詳細流程,可參考地方志或民俗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殓(dà liàn)這個詞源于漢語,意思是進行喪葬儀式,也可以指殡儀館或殡葬事務。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大”(dà),右邊的部首是“歹”(dǎi)。大字的筆畫是3畫,而歹字的筆畫是4畫。大殓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保持了相同的拼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大殓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然而,這些古代寫法并不常見,而現代漢字的寫法更加通用和普遍。
以下是一些關于大殓的例句:
1. 殡儀館負責大殓和後續的葬禮儀式。
2. 他在大殓期間表現出了強烈的悲痛之情。
一些與大殓相關的詞彙包括:
1. 出殓(chū liàn):指将屍體從居住地或醫院運送到殡儀館。
2. 啟殓(qǐ liàn):指開始進行喪葬儀式,将屍體準備好供人們瞻仰。
3. 守殓(shǒu liàn):指在屍體旁守夜,負責看守并保護屍體。
與大殓的近義詞可以是殡葬、喪事,而反義詞可能是生死、出生。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