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安德的意思、安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安德的解释

巩固德行;安养德行。《左传·襄公十一年》:“失乐以安德,义以处之,礼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厉之,而后可以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所谓乐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今观君气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安德"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具体释义如下:

一、古汉语核心义项

  1. 安居乐业(动词性用法) 指百姓生活安定,社会秩序良好。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此义出自《尚书·周书》"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体现治国安邦的理想状态。

  2. 平安稳定(形容词性用法) 多用于描述心境或环境状态。《古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心境安宁,处境安稳",如《论语·里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的"安"字即含此意。

二、专有名词用法

  1. 历史地名 特指唐代设置的安德郡,辖境相当于今山东陵县及周边地区。《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记载该建制存在于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年)间。

  2. 人物称谓 作为复合人名使用,常见于古代文献。如《三国志》记载的东汉侍中爰延字安德,《二十五史人名索引》对此有明确著录。

三、文化延伸含义 在传统典籍中常与"危"相对,构成哲学概念。《说文解字》释"安"为"静也","德"为"升也",二字组合引申出通过德行修养达到身心安泰的境界。

网络扩展解释

“安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综合搜索结果中的信息如下:

一、基本释义

“安德”由“安”和“德”两字组成,原指巩固德行或安养德行。


二、出处与典故

  1. 《左传·襄公十一年》:
    提到“失乐以安德,义以处之,礼以行之,信以守之”,主张以礼乐教化巩固德行,维护国家安定。
  2.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批评“气陵其上,意蔑乎下”的行为,认为不符合“安德之基”,即违背了德行修养的原则。

三、寓意与扩展

  1. 社会层面:
    指人们和谐相处、互信互助,共同追求安定与道德完善的状态。
  2. 个人修养:
    强调以德行自持,保持内心平和,如《三国志》中通过“安德”劝诫他人端正态度。

四、使用场景

  1. 古文引用:
    多用于经典文献,如《左传》《三国志》中强调治国与修身的关联。
  2. 现代语境:
    可形容人际关系和谐或集体团结,例如“团队安德共济,方能成就大事”。

五、注意区分

如需进一步探究古文例证或现代用法,可参考《左传》《三国志》原文或相关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八灋半丁备诫宾王伯俞泣杖猜狠晨鴈赤祲垂耳下首春满杜鹃花独具一格堕溷飘茵风掣雷行该敏火丹骄逞家务事进饍绝育驹騋老厌物论列马哈面粻摹版闹别扭蟠泊盘距蓬头历齿辟陷耆阇朅朅奇骨七横八竖亲幸禽仪穷苗苦根劝百讽一却老还童却生入时赛珍珠傻瓜蛋沈年释缚太阳风恬不知羞同羁徒系亡形犩牛乌叠泥五眼下界险迍哮悍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