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ketch]∶單純用線條描寫、不加彩色的畫
(2) [literary sketch]∶文學上指簡潔樸素、不加渲染的描寫
(1).單用線條描寫、不加彩色的繪畫。是造型藝術的基礎。 魯迅 《書信集·緻曹白》:“因為木刻究竟是繪畫,所以先要學好素描。” 丁玲 《韋護》第一章:“ 韋護 不覺在心上,将這美的線條,作了一次素描,他願意這女人沒有睡着。”
(2).文學上運用簡潔樸素不加渲染的寫法亦稱素描。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階級意識》:“﹝ 杜甫 《石壕吏》﹞詩,完全是素描。”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冊·未帶地圖的旅人》:“我的特寫基本上是用文字從事的素描寫生,藝術加工主要是在剪裁上。”
“素描”是美術領域的基礎術語,通常指用單一顔色(如鉛筆、炭筆等)通過線條和明暗關系表現物體形态、結構、空間感的繪畫形式。以下是詳細解析:
素描以單色為主,強調線條的輕重、疏密和明暗對比,通過二維平面表現三維空間。其核心在于觀察與表現:觀察物體的比例、結構、光影,再通過手繪轉化為畫面。它不依賴色彩,而是通過黑白灰層次塑造立體感。
起源于文藝複興時期,藝術家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用素描記錄人體解剖和創作草稿。早期多用于壁畫、油畫的底稿,後逐漸發展為獨立藝術形式。
提示:若需具體技法演示或經典作品案例,可進一步補充說明。
素描是一種繪畫技法,用簡單的線條和陰影來描述物體的形狀、質感和空間關系。它通常用于為寫生、創作和設計提供基礎,是藝術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素描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zhú)和扌(shǒu),其中⺮為上部部首,表示用來寫描紋;扌為左邊部首,表示和手相關的動作。該詞共有10筆畫。
素描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獻中,當時稱為“素世”,意為“簡單、樸素的畫”。後來經過演變,成為現在所指的“素描”。在繪畫發展的曆史中,素描起初用于草圖和構圖的練習,逐漸演變為一種藝術形式。
素描的繁體字為「素描」。
在古代,素描一詞的寫法稍有差異,字形較為簡單。以清朝康熙字典為例,其寫法為「素 摹」,其中「素」表示簡樸、質樸的意思,「摹」表示模寫、模仿的意思,兩個字組合起來,形容了素描的本質。
1. 我正在學習素描,希望能夠熟練掌握這種繪畫技巧。
2. 藝術學院的入學考試要求畫一幅素描作品。
素描作品、素描技法、素描練習、素描教學、素描藝術
畫輪廓、速寫
彩繪、油畫
【别人正在浏覽】